一种四氟醚唑和肟菌酯复配悬浮剂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13251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24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药制剂领域,提供了一种四氟醚唑和肟菌酯复配悬浮剂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准备;S2,加热熔融:将二者按比例混合后,置于加热设备中,以5‑10℃/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73‑80℃,在此温度区间保持10‑20min至完全熔融,加热过程中以20‑30rpm的速度搅拌;S3,白炭黑的加入:向溶液中分三次等量加入白炭黑,每次加入间隔5min,每次加入后以30‑50rpm的速度搅拌15min;S4,乳化剂、分散剂和水的加入;S5,温度控制;S6,添加剂的加入;S7,成品制备。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具有诸多优势,创新的熔融法简化了制备流程,减少了原料和能源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科学添加白炭黑提升了制剂稳定性;减少有机溶剂使用,降低了环境污染,适用于多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制剂,具体涉及一种四氟醚唑和肟菌酯复配悬浮剂的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1、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制剂的质量和性能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悬浮剂作为一种重要的农药剂型,因其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稳定性和生物活性,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四氟醚唑(tetraconazole)和肟菌酯(trifloxystrobin)作为两种高效的杀菌剂,各自具有独特的杀菌机制和防治谱。当这两种成分被复配制成悬浮剂时,理论上能够发挥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病害防控效果。然而,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中,四氟醚唑和肟菌酯复配悬浮剂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析晶现象严重。

3、常温下,四氟醚唑为液体状(熔点-29.2℃),肟菌酯为固体粉状(熔点72.9℃),且四氟醚唑本身对肟菌酯有一定溶解度,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显著。按照常规悬浮剂制备工艺,做出的产品存在热贮转常温、低温条件下易出现析晶、分层或膏化等质量问题。因此,研发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复配悬浮剂加工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氟醚唑和肟菌酯复配悬浮剂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氟醚唑和肟菌酯复配悬浮剂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氟醚唑和肟菌酯的添加比例为1-35%:3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氟醚唑和肟菌酯复配悬浮剂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白炭黑的加入量为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氟醚唑和肟菌酯复配悬浮剂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在S2中加热温度为75-7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氟醚唑和肟菌酯复配悬浮剂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包括木质素磺酸钙、烷基苯酚磺酸钠、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氟醚唑和肟菌酯复配悬浮剂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氟醚唑和肟菌酯复配悬浮剂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氟醚唑和肟菌酯的添加比例为1-35%:3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氟醚唑和肟菌酯复配悬浮剂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白炭黑的加入量为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氟醚唑和肟菌酯复配悬浮剂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在s2中加热温度为75-7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氟醚唑和肟菌酯复配悬浮剂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包括木质素磺酸钙、烷基苯酚磺酸钠、环氧乙烷环氧丙烷聚醚、改性聚苯乙烯马来酸酐树脂、改性环氧乙烷环氧丙烷聚醚和烷基萘磺酸钠盐甲醛缩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还可以包括新型分散剂聚羧酸盐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氟醚唑和肟菌酯复配悬浮剂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民袁旭超廖茂泉吴成业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方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