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牦牛源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多抗原表位融合蛋白、外膜囊泡疫苗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13142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24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牦牛源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多抗原表位融合蛋白、外膜囊泡疫苗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基因工程技术及免疫学技术领域。该多抗原表位融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多抗原表位融合蛋白能够刺激牦牛产生特异性抗体并保护牦牛抵抗牦牛源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多抗原表位融合蛋白能够制成亚单位疫苗用于预防牦牛源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牦牛源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外膜囊泡疫苗,该疫苗能够有效激活受试牦牛体液免疫应答并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从而可应用于预防牦牛源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因工程技术及免疫学,特别是涉及一种牦牛源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多抗原表位融合蛋白、外膜囊泡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能够感染多种畜禽及野生动物,且不同血清型的菌株之间存在宿主偏好性和致病性差异,其中荚膜b型的pm引起的牛出血性败血症,因其发病迅速、死亡率较高,给我国牦牛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危害。

2、目前,使用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是防治牛出血性败血症的主要手段。该灭活疫苗是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菌株经细菌培养系统大量扩增、灭活、乳化等工艺制成,为控制我国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流行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灭活疫苗存在生产成本较高、注射剂量大、诱导体液免疫反应慢、免疫持续期短、细胞免疫应答差等缺点,在生产制备过程中还存在因细菌灭活不彻底而散毒的风险。

3、细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是由革兰氏阴性菌分泌的球形纳米囊泡,直径为20nm-250nm,omv中含有的外膜蛋白、脂蛋白、lps等能够被一系列模式识别受体(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牦牛源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多抗原表位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抗原表位融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抗原表位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码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NO.3所示。

4.一种重组质粒,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编码基因。

5.一种重组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组质粒。

6.一种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编码基因、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组质粒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组宿主细胞在制备牦牛源B型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牦牛源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多抗原表位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抗原表位融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抗原表位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码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no.3所示。

4.一种重组质粒,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编码基因。

5.一种重组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组质粒。

6.一种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家奎李可伟袁浩芳晋超包玉花王玉恒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