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微流控,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生成及检测热溶性高分子微球的微流控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热溶性凝胶微球(如吉利丁胶微球、甲基丙烯酰化明胶凝胶微球、琼脂糖凝胶微球等)在生物化学应用与分析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其当前主流的生产方式有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膜乳化法、种子法和微流控法等,其中,微流控法因能够生产出粒径更均一的微球而备受关注。
2、因热溶性凝胶物质的状态会随着温度变化而产生不同变化,因而在制备热溶性凝胶微球过程中需进行严格的温度控制。目前业内常规采用的温度控制结构/方式为:将微流控芯片放置于恒温水浴设备中,以保证热溶性凝胶微球生成时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然而,上述温度控制结构具有以下不足之处:①上述温度控制结构仅对微流控芯片(即“微球生成端”)进行温度调控,为了实现将微流控芯片内的液体温度调控并保持至适宜节点,需要求使液体流速不易过快,这样就造成微球生成效率较低,不能很好的满足生产需求。②上述温度控制结构不利于检测设备对微流控芯片的生成微球状态进行监测。
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生成及检测热溶性高分子微球的微流控系统,其结构简单、合理,既很好保证了微流控芯片内的液体温度不变,确保了所生成微球粒径的均一性;又大大提升了微球生成效率,以及易于实现对微流控芯片的生成微球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满足了生产需求。
2、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生成及检测热溶性高分
3、生成装置,其设有微流控芯片、通过输液管a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分散相液体进口和连续相液体进口连通的供液装置、通过输液管b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微球出口连通的收集容器、以及能够对所述微流控芯片、所述输液管a和所述供液装置进行加热保温的加热单元;
4、检测装置,其设有显微镜;所述显微镜设置于所述微流控芯片上方,以对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
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供液装置包括用于供给分散相液体的第一储液容器、用于供给连续相液体的第二储液容器和气压泵,所述第一储液容器和所述第二储液容器分别通过所述输液管a对应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分散相液体进口和连续相液体进口连通,所述气压泵分别与所述第一储液容器和所述第二储液容器连通,以实现将所述第一储液容器和所述第二储液容器中的液体泵出。
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加热台、伴热带和水浴设备;
7、相应的,所述微流控芯片设置于所述加热台上,所述伴热带缠绕于所述输液管a外,所述第一储液容器和所述第二储液容器均被收容于所述水浴设备中。
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台采用恒温电加热平台,所述水浴设备采用恒温水浴锅。
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台的台面上还设置有导热块,所述微流控芯片设置于所述导热块。
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液管a和所述输液管b均采用特氟龙管。
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
12、芯片基体,其被设置于所述加热台上;
13、液体分配流道,其设有相互隔离地设于所述芯片基体的第一分配流道和第二分配流道;所述第一分配流道设有若干间隔排列并分别能够与所述第一储液容器连通的第一分支流道,所述第二分配流道设有若干间隔排列并分别能够与所述第二储液容器连通的第二分支流道;
14、微球制备结构,其设有若干亦设于所述芯片基体的微球制备模组;每一所述微球制备模组均设有通过第一阻力流道与所述第一分支流道连通的第一流道、两个对称连通于所述第一流道的输出端口两侧并分别通过第二阻力流道与所述第二分支流道连通的第二流道、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的输出端口连通的微球输出流道,所述第一阻力流道能够对流入所述第一流道内的分散相液体流速进行调整,所述第二阻力流道能够对流入所述第二流道内的连续相液体流速进行调整,实现使两个所述第二流道内的连续相液体能够对流出所述第一流道的分散相液体进行对称切割、得到微球,且所得微球经由所述微球输出流道输出;
15、汇集流道,其亦设于所述芯片基体、并选择性的与所述第一分配流道和/或所述第二分配流道隔离;且所述汇集流道设有若干间隔排列并分别连通于所述微球输出流道与所述收集容器之间的第三分支流道。
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芯片基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
17、所述第二分配流道设于所述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中的任意一个上,且所述微球制备结构与所述第二分配流道位于同一层;
18、所述第一分配流道亦设于所述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中的任意一个上,同时所述第一分配流道与所述第二分配流道不位于同一层、且不相对设置;另外,所述汇集流道与所述第一分配流道位于同一层。
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若干所述第一分支流道和若干所述第三分支流道均为直管状结构,并沿第一方向并列且依次交替设置;
20、若干所述第二分支流道均为u形管路结构,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并排排布;且在每一所述第二分支流道中的两个直流道段之间还均设置有若干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的所述微球制备模组;
21、另外,所述第一分配流道还设有第一主干流道,所述第一主干流道能够将若干所述第一分支流道均连通于与所述第一储液容器相对应的一所述输液管a;
22、所述第二分配流道还设有第二主干流道,所述第二主干流道能够将若干所述第二分支流道均连通于与所述第二储液容器相对应的一所述输液管a;
23、所述汇集流道还设有第三主干流道,所述第三主干流道能够将若干所述第三分支流道均连通于所述输液管b。
2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微流控系统还设有紫外灯,所述紫外灯设置于所述输液管b的出口上方,以对流出所述输液管b的微球进行照射固化。
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微流控系统具有以下优点:①所述微流控系统配设有能够对所述微流控芯片、所述输液管a和所述供液装置进行加热保温的加热单元,即,本技术能够对系统的“输液端”和“微球生成端”进行全程加热保温,这样既很好的保证了所述微流控芯片内的分散相、连续相液体温度不变,一直保持着优异的热软胶流动性,从而很好的确保了所生成微球粒径的均一性;又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温度调控对液体流速造成的约束性,从而能够大大提升微球生成效率,满足了生产需求。②所述微流控系统中配设的显微镜不受加热单元影响,不仅安装便捷、灵活,且可对微流控芯片的生成微球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生成及检测热溶性高分子微球的微流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成及检测热溶性高分子微球的微流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装置包括用于供给分散相液体的第一储液容器(14)、用于供给连续相液体的第二储液容器(15)和气压泵(16),所述第一储液容器(14)和所述第二储液容器(15)分别通过所述输液管A(11)对应与所述微流控芯片(10)的分散相液体进口和连续相液体进口连通,所述气压泵(16)分别与所述第一储液容器(14)和所述第二储液容器(15)连通,以实现将所述第一储液容器(14)和所述第二储液容器(15)中的液体泵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生成及检测热溶性高分子微球的微流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加热台(17)、伴热带(18)和水浴设备(1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生成及检测热溶性高分子微球的微流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台(17)采用恒温电加热平台,所述水浴设备(19)采用恒温水浴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生成及检测热溶性高分子微球的微流控系统,其特征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成及检测热溶性高分子微球的微流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A(11)和所述输液管B(12)均采用特氟龙管。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生成及检测热溶性高分子微球的微流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10)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生成及检测热溶性高分子微球的微流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基体(1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层(1001)、第二层(1002)和第三层(100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生成及检测热溶性高分子微球的微流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一分支流道(1010)和若干所述第三分支流道(1040)均为直管状结构,并沿第一方向并列且依次交替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成及检测热溶性高分子微球的微流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微流控系统还设有紫外灯(3),所述紫外灯(3)设置于所述输液管B(12)的出口上方,以对流出所述输液管B(12)的微球进行照射固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成及检测热溶性高分子微球的微流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成及检测热溶性高分子微球的微流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装置包括用于供给分散相液体的第一储液容器(14)、用于供给连续相液体的第二储液容器(15)和气压泵(16),所述第一储液容器(14)和所述第二储液容器(15)分别通过所述输液管a(11)对应与所述微流控芯片(10)的分散相液体进口和连续相液体进口连通,所述气压泵(16)分别与所述第一储液容器(14)和所述第二储液容器(15)连通,以实现将所述第一储液容器(14)和所述第二储液容器(15)中的液体泵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生成及检测热溶性高分子微球的微流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加热台(17)、伴热带(18)和水浴设备(1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生成及检测热溶性高分子微球的微流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台(17)采用恒温电加热平台,所述水浴设备(19)采用恒温水浴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生成及检测热溶性高分子微球的微流控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柏璇,刘腾,陈家轲,鲍小凡,蒋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阿卡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