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07971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7 16:13
本申请涉及基坑防护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多个支护挡板和多个支撑柱。多个支护挡板贴合在基坑周围土体上,支护挡板依次相连,支护挡板括固定部和位于固定部两侧的变形部,变形部均朝向土体一侧弯折,一侧变形部上设置有插槽,另一侧变形部上设置有插块,相邻支护挡板上的插块插设在相邻支护挡板的插槽内。多个支撑柱安装在多个支护挡板之间。利用支撑柱对支护挡板进行支撑,完成对支护结构的安装,利用固定部两端的变形部受到挤压时朝向两侧张开,从而使得插块更加抵紧在弹性密封件上,使得相邻支护挡板之间的密封更好。本申请具有减小围护中细小的颗粒漏出,提高基坑的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基坑防护的,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1、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是指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对基坑四周采取的一系列加固和支撑措施。这些结构可以防止基坑壁的坍塌,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保护周围的建筑物和地下设施不受损害。

2、常见的支护结构包括水泥挡土墙结构、排桩与板墙结构、边坡稳定结构以及逆作拱墙结构,在排桩与板墙结构中常见槽钢桩进行支护,利用槽钢正反扣搭接或并排形成简易的护墙,使得支护结构不仅便于进行施工,还可进行二次利用。

3、目前,槽钢钢板桩进行安装时,通常使用打桩机将槽钢桩垂直打入地下,形成围护结构,再对相邻槽钢桩的连接处进行焊接或利用螺栓进行锁定,但是槽钢桩在承受坑土压力和水压力时,槽钢桩受到挤压发生变形,从而使得槽钢桩连接处容易产生细缝,导致围护中细小的颗粒容易从细缝中漏出,细小颗粒的流失可能导致基坑周边土体的稳定性降低,增加基坑坍塌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减小围护中细小的颗粒漏出,提高基坑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

4、多个支护挡板,贴合在基坑周围土体上,所述支护挡板依次相连,所述支护挡板括固定部和位于所述固定部两侧的变形部,所述变形部均朝向土体一侧弯折,一侧所述变形部上设置有插槽,另一侧所述变形部上设置有插块,相邻所述支护挡板上的所述插块插设在相邻所述支护挡板的所述插槽内,所述插槽内设置有弹性密封件,所述弹性密封件抵紧在所述插块上;

5、多个支撑柱,安装在所述多个支护挡板之间,所述支撑柱包括伸缩部和固定连接在所述伸缩部两端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抵接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伸缩部用于调节位于两端的所述抵接部之间的距离。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护挡板依次围设在基坑周围土体上,并且使得相邻的支护挡板上的插块插设在插槽内,此时弹性密封件抵接在插块上,从而对相邻的支护挡板上的间隙进行密封,然后利用支撑柱的抵接部将支护挡板上的固定部进行抵接,接着启动伸缩部进行伸长,从而利用支撑柱两端对支护挡板的抵接完成对支护挡板的加固。

7、当支护挡板在承受坑土压力和水压力时,坑土和水会挤压变形部,使得固定部两端的变形部朝向两侧张开,而张开的变形部使得相邻的插块和弹性密封件抵接的更加紧密,从而避免了支护挡板在承受坑土压力和水压力时,支护挡板变形造成相邻支护挡板之间出现间隙的可能性,进而减小围护中细小的颗粒漏出,提高基坑的稳定性。

8、可选的,所述弹性密封件包括密封块和密封弹簧,所述密封块滑动连接在所述插槽内,所述密封弹簧位于所述密封块与所述插槽底部之间,以驱动所述密封块远离所述插槽的底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块插设在插槽内时,密封弹簧驱动密封块抵接在插块上,从而使得密封块与插块之间密封,减小水和细沙从密封块与插块之间的间隙流出。

10、同时当支护挡板在承受坑土压力和水压力时,坑土压力和水压力会挤压变形部,使得同一固定部上变形部会朝向两侧张开,而密封弹簧会驱动相邻的插块和插槽相互远离,即相邻的变形部会相互远离,进而同一固定部上的变形部会相互靠近,进而对支护挡板在承受坑土压力和水压力进行分摊,从而提高了支护挡板承受坑土压力和水压力的能力。

11、可选的,所述密封块远离土体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块,所述显示块远离远离土体的一端穿出所述变形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显示块的位置显示密封弹簧压缩量,从而便于观察支护挡板在承受坑土压力和水压力的情况。

13、可选的,位于同一固定部两侧的所述变形部之间设置有弹性收缩件,所述弹性收缩件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变形部相互靠近。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收缩件的设置驱动同一固定部两侧的变形部相互靠近,对支护挡板在承受坑土压力和水压力进行缓解,从而提高了支护挡板在承受坑土压力和水压力的情况。

15、可选的,所述弹性收缩件包弹性板和弹性件,所述所述弹性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变形部上,且所述弹性板朝向土体的一侧凸起,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弹性板和所述变形部之间,所述弹性件用于增大所述弹性板的凸起程度。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弹性板对变形部两端的拉力,同时利用弹性件增大弹性板的凸起程度,进一步的提高了弹性板的拉力,提高了变形部的受压能力。

17、同时弹性板对位于述弹性板和变形部之间的弹性件进行保护,避免了土体对弹性件的挤压,造成弹性件的失效。

18、可选的,所述弹性板上开设有过滤孔。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孔的设置有利用对土体内的滞水进行排出,从而减小水压力。

20、可选的,所述固定部的底部开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连接有排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连通至所述固定部朝向土体的一侧,另一端与所述排水连通。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出水管和排水管的配合,对支护挡板内弹性板过滤的滞水进行排出,避免了滞水在支护挡板内的堆积。

22、可选的,所述弹性板呈圆弧设置,所述弹性件为拉簧,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弹性板两端与所述变形部的连接处。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拉簧对弹性板两端与变形部的连接处进行连接,最大程度的提高拉簧对变形部和弹性板的拉力,使得变形部和弹性板能最大程度的承受坑土压力和水压力。

24、可选的,所述弹性板为三段弯折设置,所述弹性件为压簧,所述压簧的一端与所述弹性板中间一段弯折设置的部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段弯折设置的弹性板便于压簧的连接,利用压簧对弹性板的抵接,驱动弹性板远离固定部,从而使得弹性板将两侧的变形部进行拉扯,进而驱动同一固定部两侧的变形部相互靠近。

26、可选的,所述伸缩部包括螺纹杆和螺纹筒,所述螺纹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旋向相反的螺纹,两端旋向相反的螺纹分别与螺纹筒连接,所述抵接部固定连接在所述螺纹筒远离所述螺纹杆的一端。所述螺纹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且所述转动杆绕所述转动座转动的轴线垂直于所述螺纹杆的轴线;和/或

27、所述抵接部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固定部抵接在所述限位槽的底部,所述限位槽的侧壁贴合在所述变形部上。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转动杆转动转动座带动螺纹杆转动,从而控制螺纹杆和螺纹筒的总长度,使得伸缩部可以进行伸缩,完成对伸缩部的调节后,转动转动杆使得转动杆与螺纹杆平行,从而对转动杆进行收纳。

29、利用限位槽底部对固定部的抵接,减小固定部从土体上脱离的可能性,而限位槽的侧壁对变形部的抵接,避免了抵接部从固定部上脱离的可能性,使得抵接部的抵接更加稳定。

30、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件(15)包括密封块(151)和密封弹簧(152),所述密封块(151)滑动连接在所述插槽(13)内,所述密封弹簧(152)位于所述密封块(151)与所述插槽(13)底部之间,以驱动所述密封块(151)远离所述插槽(13)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块(151)远离土体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块(4),所述显示块(4)远离远离土体的一端穿出所述变形部(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固定部(11)两侧的所述变形部(12)之间设置有弹性收缩件(5),所述弹性收缩件(5)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变形部(12)相互靠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收缩件(5)包弹性板(51)和弹性件(52),所述所述弹性板(5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变形部(12)上,且所述弹性板(51)朝向土体的一侧凸起,所述弹性件(52)位于所述弹性板(51)和所述变形部(12)之间,所述弹性件(52)用于增大所述弹性板(51)的凸起程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板(51)上开设有过滤孔(5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1)的底部开设有出水管(6),所述出水管(6)上连接有排水管(7),所述出水管(6)的一端连通至所述固定部(11)朝向土体的一侧,另一端与所述排水管(7)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板(51)呈圆弧设置,所述弹性件(52)为拉簧(521),所述拉簧(52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弹性板(51)两端与所述变形部(12)的连接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板(51)为三段弯折设置,所述弹性件(52)为压簧(522),所述压簧(522)的一端与所述弹性板(51)中间一段弯折设置的部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部(11)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部(21)包括螺纹杆(211)和螺纹筒(212),所述螺纹杆(2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旋向相反的螺纹,两端旋向相反的螺纹分别与螺纹筒(212)连接,所述抵接部(22)固定连接在所述螺纹筒(212)远离所述螺纹杆(211)的一端,所述螺纹杆(21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座(3),所述转动座(3)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31),且所述转动杆(31)绕所述转动座(3)转动的轴线垂直于所述螺纹杆(211)的轴线;和/或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件(15)包括密封块(151)和密封弹簧(152),所述密封块(151)滑动连接在所述插槽(13)内,所述密封弹簧(152)位于所述密封块(151)与所述插槽(13)底部之间,以驱动所述密封块(151)远离所述插槽(13)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块(151)远离土体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块(4),所述显示块(4)远离远离土体的一端穿出所述变形部(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固定部(11)两侧的所述变形部(12)之间设置有弹性收缩件(5),所述弹性收缩件(5)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变形部(12)相互靠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收缩件(5)包弹性板(51)和弹性件(52),所述所述弹性板(5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变形部(12)上,且所述弹性板(51)朝向土体的一侧凸起,所述弹性件(52)位于所述弹性板(51)和所述变形部(12)之间,所述弹性件(52)用于增大所述弹性板(51)的凸起程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板(51)上开设有过滤孔(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冬刘翔马叶刁梦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先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