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具体涉及一种隐藏式线拉油压上泵和线拉油碟。
技术介绍
1、线拉油碟是目前市场上综合拉线碟刹和油压碟刹的一种新型碟刹,其具有拉线碟刹和油压碟刹的优点,成本较低且制动体验感较好。
2、现有技术中,一般对刹车下泵进行改进,在下泵处设置线拉转油压结构,从而实现该目的,但刹车下泵存在结构增加而大幅增加体积,装配空间受限,且拉线长度不变,所需刹车力道偏多的局限性。因此市面上又逐步推出了将线拉转油压结构设置在把立处的线拉油碟结构,拉线连接刹把,油管连接下泵。但是由于该结构设置在自行车车架的正方向前端,一方面容易损坏,另一方面拉线会暴露在车架上,拉线防护较弱且影响车辆装车美观。
3、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隐藏式线拉油压上泵和线拉油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隐藏式线拉油压上泵和线拉油碟,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将线拉转油压结构设置在把立处的线拉油碟结构,一方面容易损坏,另一方面拉线会暴露在车架上,拉线防护较弱且影响车辆装车美观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隐藏式线拉油压上泵,其搭配一自行车车架使用,包括:
3、上泵体,其内开设有:开口端分别位于所述上泵体相向两侧且垂直方向上错位设置的两个油缸腔;分别径向连通于两个所述油缸腔的两个出油口;以及,位于所述上泵体外壁上部的走线槽;
4、线拉油驱件,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上泵体的相向两侧,包括有:活动连接的驱动部和活塞部,所述活塞部活动装配于所述油缸腔内;所
5、翼板件,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于所述上泵体的两端前侧以自前侧遮挡两个所述驱动部。
6、可选地,所述走线槽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穿销部,且两个所述穿销部前后方向上错位分布以分别引导两个所述拉线在所述走线槽内的牵拉路径。
7、可选地,所述翼板件上设有:
8、定位螺栓,其水平向设置装配于所述翼板件侧壁上以将所述翼板件固定于所述上泵体的侧壁边缘;
9、转动限位扣,其固定于所述翼板件后壁上/下侧位置并具有一弹性卡口;
10、翻转轴,其固定于所述上泵体的侧壁上/下侧对应所述转动限位扣的位置,所述转动限位扣通过所述弹性卡口活动卡接于所述翻转轴上以活动翻转所述翼板件。
11、可选地,所述上泵体的前侧上端设有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上通过螺栓装配有连接件;
12、所述自行车车架包括有一体式把横管,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一体式把横管的下端中部通过螺栓装配以将所述上泵体固定于所述自行车车架上,且所述拉线的部分线路隐藏式穿设于所述一体式把横管内。
13、可选地,所述上泵体的前侧上端设有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上通过螺栓装配有连接件;
14、所述自行车车架包括有分体式把立和分体把横管,所述连接件与分体式把立的前端下部通过螺栓装配以将所述上泵体固定于所述自行车车架上,且所述拉线的部分线路隐藏式穿设于所述分体把横管内。
15、可选地,所述活塞部包括:
16、油压活塞,活动装配于所述油缸腔内以驱动所述油缸腔内油液运动;
17、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油缸腔内并与所述油压活塞第一端相连以对所述油压活塞提供弹性复位力;
18、活塞杆,其第一端延伸入所述油缸腔内并与所述油压活塞的第二端活动装配;
19、油缸封闭件,设置于所述油缸腔的开口端以在所述油压活塞装配入所述油缸腔后封闭所述开口端。
20、可选地,所述驱动部包括:
21、转动基台,其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上泵体的侧壁上;
22、牵引臂,其第一端通过转动销活动装配于所述转动基台上,且其中部通过活动销与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活动连接;
23、压线板,其通过压线螺丝安装于所述牵引臂的第二端以固定所述拉线的第一端。
24、可选地,所述油缸封闭件包括有:
25、密封环,其套设于所述活塞杆位于油缸腔的一段上,且抵接定位于所述油缸腔内壁上成型的环形凸台上;
26、开口销片,其位于所述密封环的外侧并弹性销接于所述油缸腔内壁上成型的销槽内以定位所述密封环的轴向装配位置。
27、可选地,所述上泵体上还设有用于调节两个所述油缸腔内油液压力的油池机构,所述油池机构包括:
28、油池腔,数量为两个,其开口端分别位于所述上泵体相向两侧且垂直方向上错位设置,其开口端为注油口;
29、补油口,数量为两个,分别单独连通两个所述油池腔以向所述油池腔内注入油液;
30、油池孔,数量为两个,分别单独连通两个所述油池腔与两个油缸腔,且所述油池孔与所述补油口同轴心设置;
31、油池螺盖,螺纹装配于所述注油口上以封闭所述注油口;
32、呼吸垫,用于配合油压变化而胀缩变化以调节制动时所述油缸腔内的油液压力。
33、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线拉油碟,具有第一方面所述的隐藏式线拉油压上泵,以及,
34、刹把,数量为两个,其分别装配于手把杆的两端并分别连接两个所述拉线的第二端以在所述刹把活动时牵引所述线拉油驱件活动;
35、油管,数量为两个,其第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出油口相连通;
36、制动下泵,数量为两个,其分别装配于自行车车架的前/后轮处并配合碟盘设置,且所述制动下泵分别连接两个所述油管的第二端以对所述碟盘油压制动。
37、相比于相关技术,本申请提供的隐藏式线拉油压上泵和线拉油碟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38、通过在自行车车架的把立处的装配,可充分适配于市面上自行车的分体式和一体式把立结构,并有效遮挡结构件,维持装车外观美观;且使用简单和低成本的线拉刹把替换了油压碟刹的刹车上泵,使用拉线做长度衔接,缩短了油管长度,大大降低了成本和维护频率;同时,拉线部分隐藏于上泵体的走线槽内,部分穿设入分体把横管内,再从靠近刹把附近穿出与刹把连接,缩短拉线外露长度,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翼板件可起到正向防护作用并维持装车美观,检修时,可使翼板件沿翻转轴翻转,进行快速检修,无需拆车。
39、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隐藏式线拉油压上泵,其特征在于,其搭配一自行车车架使用,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线拉油压上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槽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穿销部,且两个所述穿销部前后方向上错位分布以分别引导两个所述拉线在所述走线槽内的牵拉路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线拉油压上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件上设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线拉油压上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泵体的前侧上端设有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上通过螺栓装配有连接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线拉油压上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泵体的前侧上端设有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上通过螺栓装配有连接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线拉油压上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部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隐藏式线拉油压上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隐藏式线拉油压上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封闭件包括有: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线拉油压上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泵体上还设有用于调节两个所述油缸腔内油液压力的油
10.一种线拉油碟,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隐藏式线拉油压上泵,以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藏式线拉油压上泵,其特征在于,其搭配一自行车车架使用,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线拉油压上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槽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穿销部,且两个所述穿销部前后方向上错位分布以分别引导两个所述拉线在所述走线槽内的牵拉路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线拉油压上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件上设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线拉油压上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泵体的前侧上端设有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上通过螺栓装配有连接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线拉油压上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泵体的前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志军,吴嗣斌,郑成果,程瑶,
申请(专利权)人:兰溪市捷克运动器材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