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流沉淀结构及使用其的处理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03450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5 01:1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竖流沉淀结构及使用其的处理池,涉及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导流筒和多条集水槽。导流筒竖向设置,导流筒的上部设有进水口,下部设有出水口;多条集水槽围绕导流筒分布,多条集水槽互相连接且连通,至少一条集水槽与导流筒连接,集水槽水平设置。本技术的竖流沉淀结构及使用其的处理池,在确保沉淀效果好的同时能够充分利用处理池空间,并且制造成本低,结构集约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竖流沉淀结构及使用其的处理池


技术介绍

1、在污水处理
中,污水通常夹杂着固体垃圾,以及在生物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活性污泥。为了净化污水而进行固液分离,常用的一种分离方式是沉淀。通过沉淀,能够让固体悬浮物聚集在池体的下部,池体的上部为上清液。

2、例如在处理池中,污水可以从处理池的上部进水,亦可从处理池的下部进水。为了实现更好的沉淀效果,应当尽量避免污水直接从处理池的上部进水。若污水从处理池的上部进水,进水夹杂携带的固体物又会与池体上部的上清液混合,并且上清液的收集也是在处理池的上部进行,既从处理池的上部进水,又从处理池的上部收集水,也会造成污水的短流,沉淀效果差。

3、现在常见的做法是从处理池的下部进水,然后在处理池的上部通过溢流的方式进行上清液的收集。然而,现有管道的布置方式无法充分利用处理池的空间,处理池下部的进水管道和上部的收集装置需要分别建设,建设成本较高,且用于收集上清液的装置的负荷大。同时,从处理池下部进水的方式需要克服池内水压,污水泵需要消耗更多的电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竖流沉淀结构,在确保沉淀效果好的同时能够充分利用处理池空间,并且制造成本低,结构集约化。

2、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处理池,池内的空间可被充分利用。

3、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竖流沉淀结构,包括:导流筒,所述导流筒竖向设置,所述导流筒的上部设有进水口,下部设有出水口;

4、多条集水槽,多条所述集水槽围绕所述导流筒分布,多条所述集水槽互相连接且连通,至少一条所述集水槽与所述导流筒连接,所述集水槽水平设置。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竖流沉淀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集水槽和导流筒用于设置在处理池,竖向设置的导流筒用于将污水引流到处理池的下部,避免污水直接短流至处理池上部;导流筒与至少一条集水槽进行连接,利用集水槽作为导流筒的支撑件,无需额外设置支架等结构来支撑导流筒,能够节省成本,同时减少处理池内的空间占用;多条集水槽用于共同收集处理池的上清液,均摊上清液溢流流量,降低单条集水槽的负荷。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多条所述集水槽纵横交错分布。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一条所述集水槽的侧壁与所述导流筒的侧壁相切并连接。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两条所述集水槽的侧壁均与所述导流筒的侧壁相切并连接,且与所述导流筒连接的两条所述集水槽互相平行。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一条所述集水槽的端部与所述导流筒的侧壁连接。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四条所述集水槽的端部均与所述导流筒的侧壁连接,且所述集水槽与所述导流筒的四处连接点沿所述导流筒的周向均匀分布。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筒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在竖向方向上,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集水槽的上方。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筒的出水口位于所述导流筒的下端面。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集水槽的侧壁上部设有锯齿部。

14、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处理池,包括:处理池的池体以及上述的竖流沉淀结构,其中,集水槽与所述池体的内壁连接。

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处理池,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导流筒与集水槽连接,集水槽与池体内壁连接,利用集水槽作为导流筒的支撑件,充分利用处理池的内部空间,减少设施建设成本;多条集水槽设置在池体内,同样能充分利用处理池的内部空间,提高上清液的收集效率,降低单条集水槽的负荷。

16、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竖流沉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流沉淀结构,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集水槽(200)纵横交错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竖流沉淀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集水槽(200)的侧壁与所述导流筒(100)的侧壁相切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竖流沉淀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集水槽(200)的侧壁均与所述导流筒(100)的侧壁相切并连接,且与所述导流筒(100)连接的两条所述集水槽(200)互相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竖流沉淀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集水槽(200)的端部与所述导流筒(100)的侧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竖流沉淀结构,其特征在于:四条所述集水槽(200)的端部均与所述导流筒(100)的侧壁连接,且所述集水槽(200)与所述导流筒(100)的四处连接点沿所述导流筒(100)的周向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流沉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100)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300),在竖向方向上,所述进水管(300)位于所述集水槽(200)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流沉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100)的出水口位于所述导流筒(100)的下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流沉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200)的侧壁上部设有锯齿部。

10.一种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池的池体(400)以及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竖流沉淀结构,其中,集水槽(200)与所述池体(400)的内壁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流沉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流沉淀结构,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集水槽(200)纵横交错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竖流沉淀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集水槽(200)的侧壁与所述导流筒(100)的侧壁相切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竖流沉淀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集水槽(200)的侧壁均与所述导流筒(100)的侧壁相切并连接,且与所述导流筒(100)连接的两条所述集水槽(200)互相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竖流沉淀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集水槽(200)的端部与所述导流筒(100)的侧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竖流沉淀结构,其特征在于:四条所述集水槽(200)的端部均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嘉培王志何国钢左青曾伟胡礼振吴幼娥
申请(专利权)人:惟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