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材料合成,具体为一种电场剥离插层石墨制备石墨烯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插层石墨因其保持了石墨良好的性能又具备一些独特的性能,可用于导体、超导体、电池等领域,电场剥离插层石墨制备石墨烯时,将氯化物插层石墨和去离子水混合搅拌成插层石墨悬浊液,将插层石墨悬浊液置于交变电场中,对插层石墨进行剥离,制得含有石墨烯的溶液,最后将含有石墨烯的溶液进行过滤,烘干滤物,制得石墨烯;
2、但值得思考的是,在制备石墨烯时,需要工作人员将过滤物转移到烘干设备内,然后再将烘干好的滤物取出,需要工作人员辅助转移,影响生产效率,不便于推广使用。
3、因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一种更为符合使用需求的相关设施的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场剥离插层石墨制备石墨烯的装置及方法,有效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需要工作人员将过滤物转移到烘干设备内,然后再将烘干好的滤物取出,需要工作人员辅助转移,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
2、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场剥离插层石墨制备石墨烯的装置,包括操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的上方设有三个支撑环(2),支撑环(2)内固定连接有过滤网(3),操作台(1)安装有用于调整过滤网(3)位置的位置调整组件,操作台(1)的上方设有与支撑环(2)相配合的进水壳(4)和烘干壳(5),所述进水壳(4)上设有进水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场剥离插层石墨制备石墨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烘干结构包括固定安装于烘干壳(5)内的固定盘(12),烘干壳(5)的下方设有活动盘(13),烘干壳(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液压伸缩杆(15),烘干壳(5)内设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场剥离插层石墨制备石墨烯的装置,包括操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的上方设有三个支撑环(2),支撑环(2)内固定连接有过滤网(3),操作台(1)安装有用于调整过滤网(3)位置的位置调整组件,操作台(1)的上方设有与支撑环(2)相配合的进水壳(4)和烘干壳(5),所述进水壳(4)上设有进水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场剥离插层石墨制备石墨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烘干结构包括固定安装于烘干壳(5)内的固定盘(12),烘干壳(5)的下方设有活动盘(13),烘干壳(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液压伸缩杆(15),烘干壳(5)内设有活动座(14),且液压伸缩杆(15)的伸缩端和活动座(14)的顶部固定连接,活动座(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齿板(17),第一齿板(17)贯穿固定盘(12),且第一齿板(17)的底端和活动盘(13)通过弹性件连接,活动盘(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18),固定盘(12)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一转轴(18)自转的滑动自转机构,活动盘(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加热板(16),活动盘(13)的下方设有搅拌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场剥离插层石墨制备石墨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自转机构包括套设于第一转轴(18)外部的支撑套(19),且支撑套(19)贯穿固定盘(12),支撑套(19)和固定盘(12)转动连接,第一转轴(18)上开设有第一导向槽(22),第一导向槽(22)内设有第一导向块(21),且第一导向块(21)和支撑套(19)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套(19)的外部固定套设有位于固定盘(12)上方的第一伞齿轮(23),固定盘(12)的上方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转轴(24),第二转轴(24)的外部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25),且第一齿轮(25)和第一齿板(17)相啮合,第二转轴(24)固定安装有与第一伞齿轮(23)相啮合的第二伞齿轮(2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场剥离插层石墨制备石墨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单元包括若干设置于活动盘(13)下方的旋转箱(27),旋转箱(27)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28),第一连接轴(28)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搅拌叶(29),旋转箱(27)上贯穿有转动连接的第三转轴(30),第三转轴(30)的外部固定套设有位于旋转箱(27)内的第三伞齿轮(31),第一连接轴(28)固定安装有与第三伞齿轮(31)相啮合的第四伞齿轮(32),第三转轴(30)的外部套设有旋转套(33),旋转套(33)的底端和旋转箱(27)的顶部固定连接,旋转套(33)的顶端贯穿活动盘(13),且旋转套(33)和活动盘(13)转动连接,活动盘(13)安装有分别驱动第三转轴(30)和旋转套(33)旋转的啮合传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场剥离插层石墨制备石墨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传动件包括固定安装于第三转轴(30)顶端的第二齿轮(34),且第二齿轮(34)位于活动盘(13)的上方,旋转套(33)的外部固定套设有位于第二齿轮(34)下方的第三齿轮(35),活动盘(13)的上方分别设有第一齿圈(36)和第二齿圈(41),第一齿圈(3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导向柱(37),第二齿圈(4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导向柱(42),且第一导向柱(37)和第二导向柱(42)均贯穿固定盘(12),第一齿圈(36)和第二齿轮(34)相啮合,第二齿圈(41)和第三齿轮(35)相啮合,第一齿...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