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支护,提供一种可实时监测的隧道采空区复合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1、采空区是指在地下开采矿物资源后形成的空洞或空间,通常是由于矿石被提取而导致的地下空间。这些空洞或空间可能位于地下的岩层或矿层中,也可能是地下水位下降或地表沉降导致的洞穴。采空区改变与破坏了地球表面和岩石圈的自然平衡,会产生采空区塌陷等地质灾害。采空区塌陷是因矿体(层)采空、覆岩破坏引起的。埋藏于地下的各种大小矿体被采动、掘空后,矿体上部覆岩的力学平衡就会被打破。在重力和应力作用下,便产生裂隙和断移,地下水乘虚而入,通过裂隙向采空区渗漏,这又加速了覆岩的破坏,引起岩层和地表移动,最终形成了采空塌陷区。
2、在进行隧道工程施工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采空区不良地质段,且由于国家发展,煤矿资源需求越来越大,采空区也越来越多,存在隧道施工穿越多个采空区的情况,由于以往对采空区潜在危险认识的不足,导致在施工和运营阶段出现了各种程度的问题,如衬砌结构受损、出现裂缝和变形,隧道轮廓受限等。目前已有大量关于隧道支护系统技术的研发,现有系统无法实时监测并有效应对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实时监测的隧道采空区复合支护结构,包括设置在隧道初次衬砌(1)外的超前注浆导管(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隧道初次衬砌(1)上设置的消能锚杆(2),所述消能锚杆(2)包括锚固段、消能段和支承段,所述支承段固设于隧道初次衬砌(1)上,且所述支承段在背离所述隧道初次衬砌(1)的背离侧依次设置有所述消能段及所述锚固段,其中,所述锚固段为螺纹杆(21),所述消能段由外套筒(22)、摩擦内管(23)、高强伸缩弹簧(25)组成,所述外套管(22)设于所述支承段上,其背离所述支承段的背离侧套装于所述螺纹杆(21)外,所述外套管(22)的内壁上固设有用于增设其与所述螺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时监测的隧道采空区复合支护结构,包括设置在隧道初次衬砌(1)外的超前注浆导管(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隧道初次衬砌(1)上设置的消能锚杆(2),所述消能锚杆(2)包括锚固段、消能段和支承段,所述支承段固设于隧道初次衬砌(1)上,且所述支承段在背离所述隧道初次衬砌(1)的背离侧依次设置有所述消能段及所述锚固段,其中,所述锚固段为螺纹杆(21),所述消能段由外套筒(22)、摩擦内管(23)、高强伸缩弹簧(25)组成,所述外套管(22)设于所述支承段上,其背离所述支承段的背离侧套装于所述螺纹杆(21)外,所述外套管(22)的内壁上固设有用于增设其与所述螺纹杆(21)之间摩擦阻力的所述摩擦内管(23),所述外套管(22)内并位于所述螺纹杆(21)的底部设置所述高强伸缩弹簧(25);所述螺纹杆(21)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4);所述隧道初次衬砌(1)内设置有应力传感器(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时监测的隧道采空区复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段还包括有位于所述螺纹杆(21)下方并用于连接所述高强伸缩弹簧(25)的第一消能平板(26),所述第一消能平板(26)设于所述摩擦内管(23)内并与之摩擦滑动,所述摩擦内管(23)自上而下的摩擦阻力逐次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实时监测的隧道采空区复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内管(23)上并介于所述螺纹杆(21)与所述第一消能平板(26)之间设置有多层的托环(2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实时监测的隧道采空区复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段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套管(22)与所述支承段之间的可伸缩支架(27)和高强叠层弹簧(28),所述高强叠层弹簧(28)位于所述可伸缩支架(27)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实时监测的隧道采空区复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段由第二消能平板(29)、方形托盘(210)、连接杆(211)组成,所述第二消能平板(29)设置在所述方形托盘(210)上,且两者之间通过连接杆(211)拉固,所述第二消能平板(29)上设置所述可伸缩支架(27)和高强叠层弹簧(28)。
6.一种可实时监测的隧道采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布仁巴图,段儒文,吕金明,马朝辉,梁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