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跨介质环境中测试航行体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00285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0 20:19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跨介质环境中测试航行体的系统,包括气密水池、过渡舱和运输组件;气密水池用于容纳水体和低气压环境,气密水池的侧壁上设有进出孔,进出孔的高度低于水体的液面;过渡舱设于气密水池的一侧,过渡舱的一端与进出孔连通,过渡舱的另一端与外界环境连通;运输组件上设有航行体安装件,运输组件能够在过渡舱与气密水池之间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首先通过与气密水池连通的过渡舱,便于待测航行体通过过渡舱、进出孔进入气密水池中;同时待测航行体可装载在运输组件上进出气密水池,实现了精准运载,并在长期保持低气压环境中可进行多次试验,提高了测试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航行体测试,尤其是涉及一种在跨介质环境中测试航行体的系统


技术介绍

1、跨介质航行体(trans-media aerial underwater vehicle,tmauv)是指能够自主且多次跨越水空交界面,并可稳定在水中航行和空中飞行的新型航行器。此类航行体首先被应用于掠海飞行武器平台,利用其水下隐蔽性和空中高速、高机动性以提升武器突防能力和攻击成功率。此外,跨水空无人航行体可作为巡航武器进行海上侦察或攻击,相比于传统的水下单介质航行体,其搜索能力具有质的飞跃。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跨水空介质航行器进入民用工程领域,包括远海探测、水质监察、海上搜索和救援、海上通信等。

2、跨介质航行体的研究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关键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及解决。其中航行体在跨水空介质过程中受到空气、水、空化形成的空泡等多相流场的作用,航行体的时变力载荷变化规律与航行体周围的多相复杂流动现象密切相关。为了设计可控、稳定飞行的跨介质航行器,有必要定量测量及研究航行体在跨介质过程中所受到的气动力、水动力等力载荷的实时变化规律,尤其是航行体周围介质变化,空泡形成、发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跨介质环境中测试航行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跨介质环境中测试航行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组件(30)包括承接平台(31)和运输车(32),所述航行体安装件设于所述运输车(32)上,所述承接平台(31)穿过所述进出孔(13)分别位于所述过渡舱(20)和所述气密水池(10)中,所述运输车(32)活动设于所述承接平台(3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在跨介质环境中测试航行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航行体(60)为圆柱体结构,所述航行体安装件包括设于所述运输车(32)上的安装孔(321),所述待测航行体(6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跨介质环境中测试航行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跨介质环境中测试航行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组件(30)包括承接平台(31)和运输车(32),所述航行体安装件设于所述运输车(32)上,所述承接平台(31)穿过所述进出孔(13)分别位于所述过渡舱(20)和所述气密水池(10)中,所述运输车(32)活动设于所述承接平台(3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在跨介质环境中测试航行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航行体(60)为圆柱体结构,所述航行体安装件包括设于所述运输车(32)上的安装孔(321),所述待测航行体(60)的一端能够插接于所述安装孔(3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在跨介质环境中测试航行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321)的底壁与所述待测航行体(60)之间设有推进器,所述推进器用于为所述待测航行体(60)设置测试初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在跨介质环境中测试航行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机械爪(50),所述机械爪(50)设于所述气密水池(10)的顶部,用于夹持所述待测航行体(6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在跨介质环境中测试航行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平台(31)包括转运平台(311)、搭接平台(312)和水池平台(313),所述转运平台(311)设于所述过渡舱(20)内,所述水池平台(313)设于所述气密水池(10)中,所述搭接平台(312)穿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宏徐剑徐永春黄凌寅朱伟华李华梅王士龙方明李加雷张玮刘俊黄熠曹震毅李震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