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具体为一种可调节的模块化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1、车门避障防撞装置在车辆行驶和停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保护车门和乘客的安全,为了提升车门防撞装置的效果和适应不同车型及环境需求,我们提出了一种可调节的模块化防撞装置。
2、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103863209a的一种汽车车门防撞装置,其包括一触动开关,一传感器,一控制器,一驱动机构,以及一车门锁止机构。所述触动开关与所述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以及所述驱动机构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具有一马达以及一连接件,所述车门锁止机构设在车门上具有一车门锁主体以及一锁止开关,所述车门锁主体设于所述车门内,所述锁止开关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马达驱动连接。通过以上所述各元件的配合,可有效地防止车门打开时与障碍物或其它车辆碰撞。
3、为了解决车辆在存在障碍物时无法实现车门的自动避障,且容易发生车身碰撞和下车安全性问题,采用控制器控制车门进入锁止状态的方式进行处理。
4、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汽车车门及车身上常使用线束进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的模块化防撞装置,包括车门(1)及其可拆卸安装在其内侧的车门封板(11),所述车门封板(11)的内侧设置有可调节避障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避障机构(2)包括有毫米波雷达感知模块、控制单元处理模块、可调节响应模块和穿线槽(21),所述穿线槽(21)的内侧设有各模块之间连接线路,所述车门(1)的一侧设置有线束保护套(3),所述线束保护套(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车身插接组件(31)和车门插接组件(32),所述车门插接组件(32)与车门(1)的一侧连接,所述车身插接组件(31)与车身立柱连接,所述车门插接组件(32)包括有车门插接基础套(321)、线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模块化防撞装置,包括车门(1)及其可拆卸安装在其内侧的车门封板(11),所述车门封板(11)的内侧设置有可调节避障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避障机构(2)包括有毫米波雷达感知模块、控制单元处理模块、可调节响应模块和穿线槽(21),所述穿线槽(21)的内侧设有各模块之间连接线路,所述车门(1)的一侧设置有线束保护套(3),所述线束保护套(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车身插接组件(31)和车门插接组件(32),所述车门插接组件(32)与车门(1)的一侧连接,所述车身插接组件(31)与车身立柱连接,所述车门插接组件(32)包括有车门插接基础套(321)、线束插接套座(322)和内保护罩(323),所述内保护罩(323)一端开设有穿线孔(3230),所述穿线孔(3230)的内侧设置有插接线束(4),所述车门插接基础套(321)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套边护板一(6),所述线束插接套座(322)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套边护板二(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模块化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插接基础套(32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车门(1)的一侧,所述车门插接基础套(32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车门插接基座(3211),所述车门插接基座(3211)贯穿车门(1)的内壁并延伸至穿线槽(21)的内侧,所述车门插接基座(3211)的外侧环面套设安装有密封圈(3212),所述车门插接基座(3211)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支撑筋板(32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模块化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插接套座(322)的内表面与内保护罩(32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线束插接套座(322)靠近车门插接基础套(321)的一侧开设有预留槽(3220),所述预留槽(3220)的内表面设置有反拉自锁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模块化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拉自锁组件包括有活动卡块(5)、安装框座(52)和斜面楔块二(53),所述活动卡块(5)的外表面与预留槽(3220)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卡块(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斜面楔块一(51),所述斜面楔块一(51)固定安装在限位支撑筋板(3213)的一端,所述斜面楔块一(51)的斜面上固定安装有中间隔板(511),所述斜面楔块一(51)的斜面与斜面楔块二(53)的下侧斜面活动连接,所述斜面楔块二(53)的内壁上开设有分割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新瑜,江汉阳,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丰麒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