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智能温控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能源效率的不断提高,永磁同步电机因其高效、高功率密度、高控制精度以及无刷设计等优点,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工业自动化、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及冷冻设备等。然而,随着永磁同步电机功率密度的提升和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其温度管理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其性能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因素。
2、永磁同步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导致电机温度升高,过高的温度不仅会影响永磁体的磁性能,导致永磁体永久性退磁,破坏电机性能;还会降低绕组绝缘的可靠性,增加电机烧毁的风险;同时还会影响轴承的润滑性和强度,缩短电机的使用寿命。因此有效的温度控制对于保障永磁同步电机的稳定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3、目前常规采用的温度降温措施多是通过开设通风口以及加设风扇进行风冷处理,通风口的冷却效果相对较差,加设的风扇还需额外的电力进行驱动,整体的成本高且散热效果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所需。
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智能温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智能温控结构,安装于电机机体(1)内,电机机体(1)上设置有电机轴(5),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壳(9),所述安装壳(9)安装于电机机体(1)的内部,所述安装壳(9)上开设有用于通风的第二通风口(10),所述电机轴(5)内开设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冷却腔(53),所述电机轴(5)上固定连接有转子(7),所述转子(7)的外侧设置有定子(8),且定子(8)固定安装于安装壳(9)的内部,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智能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降温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转油杆(32)旋转排出润滑油的第三连接轴(29)和驱动环(3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智能温控结构,安装于电机机体(1)内,电机机体(1)上设置有电机轴(5),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壳(9),所述安装壳(9)安装于电机机体(1)的内部,所述安装壳(9)上开设有用于通风的第二通风口(10),所述电机轴(5)内开设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冷却腔(53),所述电机轴(5)上固定连接有转子(7),所述转子(7)的外侧设置有定子(8),且定子(8)固定安装于安装壳(9)的内部,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智能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降温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转油杆(32)旋转排出润滑油的第三连接轴(29)和驱动环(39),所述驱动环(39)固定安装于转子(7)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接轴(29)通过第一固定支架(41)转动安装于安装壳(9)的内部,所述第三连接轴(29)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28)和第三齿轮(30),所述驱动环(39)内设置有若干与第三齿轮(30)啮合连接的齿牙(40),所述第三连接轴(29)通过同步带(31)转动连接有转油杆(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智能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降温机构还包括存储润滑油的储油箱(36),所述储油箱(36)设置安装于电机轴套(34)上,所述储油箱(36)上设置有注油管(38),且注油管(38)上设置有阀门,所述储油箱(36)与电机轴套(34)的对接处开设有若干个导油孔(37),所述电机轴套(34)上开设有出油口(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智能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降温机构还包括用于输送筒(13)内循环抽送的活塞板(16),所述活塞板(16)通过活塞杆(14)滑动连接于输送筒(13)的内部,所述输送筒(13)上设置有导热板(54),所述导热板(54)的一侧设置有制冷板(55),所述输送筒(13)通过第一连通管(17)和第二连通管(18)连通有冷却水管(19),所述第一连通管(17)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0),所述第二连通管(18)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光辉,李红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万力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