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大液气比工况的管式气液雾化接触吸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9742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0 2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应大液气比工况的管式气液雾化接触吸收器,包括气体稳流管、液体雾化元件和气液混合接触管;液体雾化元件包括注液管、雾化管和中空导流体,雾化管设置在气体稳流管的下游端,且与气体稳流管之间形成辅助气流狭缝;雾化管包括气体收缩加速段和喉管;气液混合接触管的入口端设置有气体分散扩张段;气体收缩加速段、喉管和气体分散扩张段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连通,中空导流体位于气体收缩加速段和喉管的交接处;气体收缩加速段上开设有与注液管连通的喷孔,以产生向心射流。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减少液滴附壁效应,气液混合接触均匀度高,适用于大液气比工况、小直径管式空间条件下天然气、沼气脱碳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天然气、沼气等高含酸性气体净化处理的管式气液雾化接触吸收设备,尤其涉及管道内气液雾化混合接触传质,具体涉及一种适应大液气比工况的管式气液雾化接触吸收器


技术介绍

1、开采的天然气中不可避免地存在co2等酸性气体,co2的存在会降低天然气的燃烧热值、加剧管道腐蚀及冻堵低温设备,因此,需对天然气进行脱碳处理以保证天然气储运和使用安全。目前,天然气脱co2气体的方法主要有干法脱碳和湿法脱碳,湿法脱碳又分为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其中醇胺吸收法是目前天然气脱碳中使用最多的方法。天然气醇胺溶液吸收脱碳工艺中对吸收剂的用量往往较大,且液气比变化范围比较大;气液接触吸收设备普遍采用泡罩塔、规整填料塔等塔式设备,存在体积和重量大等问题。基于微液滴气液并流强化传质的管式接触吸收设备具有气液体积传质数大、重量轻和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等优点,更加适应对设备体积和重量有限制的海上平台或偏远油气田。

2、挪威statoilasa公司在美国专利us7128276中,提出了一种管式湍流接触器结构用于酸性气体选择性吸收。主体采用文丘里管结构,液体由文丘里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应大液气比工况的管式气液雾化接触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稳流管、液体雾化元件和气液混合接触管;所述气体稳流管设置有气体入口;所述液体雾化元件包括注液管、雾化管和中空导流体,所述雾化管设置在所述气体稳流管的下游端,且与所述气体稳流管之间形成辅助气流狭缝;所述雾化管包括气体收缩加速段和喉管;所述气液混合接触管的入口端设置有气体分散扩张段,出口端设置有气液混合出口;所述气体收缩加速段、所述喉管和所述气体分散扩张段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连通,所述中空导流体位于所述气体收缩加速段和所述喉管的交接处;所述气体收缩加速段上开设有若干喷孔,所述注液管与所述喷孔连通,以产生向心射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大液气比工况的管式气液雾化接触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稳流管、液体雾化元件和气液混合接触管;所述气体稳流管设置有气体入口;所述液体雾化元件包括注液管、雾化管和中空导流体,所述雾化管设置在所述气体稳流管的下游端,且与所述气体稳流管之间形成辅助气流狭缝;所述雾化管包括气体收缩加速段和喉管;所述气液混合接触管的入口端设置有气体分散扩张段,出口端设置有气液混合出口;所述气体收缩加速段、所述喉管和所述气体分散扩张段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连通,所述中空导流体位于所述气体收缩加速段和所述喉管的交接处;所述气体收缩加速段上开设有若干喷孔,所述注液管与所述喷孔连通,以产生向心射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大液气比工况的管式气液雾化接触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设置有注液口,用于引入液体吸收剂;所述注液管设置有液体流道,用于连通所述注液口与所述喷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应大液气比工况的管式气液雾化接触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稳流管与所述气液混合接触管的内径均为20mm~150mm,所述液体流道的内径为3mm~1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应大液气比工况的管式气液雾化接触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收缩加速段的收缩角为10°~20°,所述喷孔沿所述气体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令真孔标陈家庆杨洋张成凯丁国栋孙欢谢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