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标自动化,特别是涉及一种注塑件自动化装配线及方法。
技术介绍
1、非标准自动化,作为自动化
的一个重要分支,指的是针对特定工业场景、生产工艺或产品特性而设计的、非标准化、高度定制化的自动化解决方案。这类自动化系统与传统的标准化自动化设备相比,更强调灵活性与适应性,旨在解决那些无法通过市场上现成的标准化自动化设备直接满足的复杂生产需求。
2、非标准自动化通常涉及多学科交叉,包括机械设计、电气控制、软件编程、机器人技术、传感器应用以及人工智能算法等,以实现对生产流程中特定环节的精准控制、高效作业与智能优化。其设计过程往往需要深入了解客户的生产工艺、产品特性、生产环境及未来扩展需求,从而量身定制出最适合的自动化方案。
3、现有的扎带多数是直接注塑形成的,但在一些需要高强度和稳定的结构上,需要设计金属结构在内部进行固定。现有的带金属结构扎带生产难度较高,制备成本较高。因此需要针对现有的扎带生产做新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不仅优化了风机的动力传递路径,提高了能效比,还通过创新的降噪设计,实现了低噪音运行的注塑件自动化装配线及方法。
2、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塑件自动化装配线,用于固定扎带装配,其固定扎带包括扎带本体、金属件以及盖帽;所述扎带本体设置有装配槽,所述装配槽的外周设置有热熔槽,所述热熔槽与装配槽之间设置有热熔条;所述金属件设置在装配槽上,所述盖帽设置在装配槽并将金属件覆盖,所述热熔
3、自动化装配线包括注塑机、注塑取料机械手、定位转移机构、输送转移机构、第一装配机构、第二装配机构、热熔机构、打标机构以及下料机构;所述注塑机用于将扎带本体注塑成型,所述定位转移机构包括放料平台以及定位转移机械手,所述定位转移机械手位于放料平台的一侧,所述注塑取料机械手用于在注塑机上抓取注塑好的扎带本体并放置到放料平台上,所述定位转移机械手用于将放料平台上的扎带本体抓取放置到输送转移机构上输送,所述输送转移机构用于将扎带本体输送依次经过第一装配机构、第二装配机构、热熔机构、打标机构以及下料机构;所述第一装配机构用于将金属件装配到扎带的装配槽上,所述第二装配机构用于将盖帽装配到装配槽上并将金属件覆盖,所述热熔机构用于将热熔条热铆压,将盖帽封装在装配槽上;所述打标机构用于在扎带上打上标签,所述下料机构用于将打标后的扎带抓取下料。
4、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热熔条为环状结构,所述盖帽的外周设置有熔接台,所述热熔条的高度高出扎带本体的表面,所述热熔机构用于将热熔条热熔铆压覆盖在熔接台上。
5、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注塑机包括机架、注塑机构以及注塑固定架,所述注塑机构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注塑机构设置有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包括固定模座和活动模座,所述活动模座设置在注塑机构上,所述固定模座设置在注塑固定架上,所述注塑取料机械手设置在注塑固定架上,并用于抓取固定模座上所成型的扎带本体。
6、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注塑取料机械手包括取料支撑架、取料传动模组以及取料夹爪,所述取料支撑架设置在注塑固定架上,所述取料传动模组包括xyz传动模组,所述xyz传动模组设置在取料支撑架上,所述取料夹爪设置在xyz传动模组上;所述取料夹爪用于抓取扎带本体。
7、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输送转移机构包括转移传动模组、转移支架以及转移夹持模组,所述转移传动模组包括升降气缸、转移导轨以及转移驱动气缸,所述转移支架可滑动设置在转移导轨上,所述升降气缸设置有顶升板,所述转移导轨设置在顶升板上;所述转移驱动气缸的驱动端与转移支架连接,以驱动转移支架沿着转移导轨移动;所述转移夹持模组设置有多组,多组转移夹持模组沿着转移支架的转移方向连续排布;所述转移夹持模组包括夹持气缸以及夹爪,所述夹爪设置在夹持气缸的驱动端。
8、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装配机构设置有多组,多组第一装配机构并列设置,所述第一装配机构包括第一装配支架、第一装配取料组件、第一装配供料组件、第一柔性供料组件以及第一装配检测组件;所述第一装配支架设置在输送转移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装配取料组件设置在第一装配支架的上侧,所述第一柔性供料组件位于第一装配取料组件的下方,所述第一装配供料组件位于第一柔性供料组件的一侧,并用于朝向第一柔性供料组件供料;所述第一装配检测组件设置在第一装配支架的上侧,并朝向第一装配供料组件的出料端。
9、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装配取料组件包括第一取料机架、第一旋转驱动电机、第一连杆驱动电机、第一取料连杆以及第一取料元件,所述第一取料机架设置在第一装配支架的顶端,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电机设置在第一取料机架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一连杆驱动电机设置有多组,多组第一连杆驱动电机呈环向分布在第一旋转驱动电机的外周;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电机的驱动端设置有第一取料联动模组;所述第一取料连杆包括第一旋转活动连杆和第一铰接活动连杆,所述第一旋转活动连杆的一端与第一旋转驱动电机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取料元件连接,所述第一铰接活动连杆的一端与第一取料联动模组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取料元件的外侧连接,以带动第一取料元件在第一柔性供料组件上抓取金属件装配到装配槽内;所述第一取料机架设置有第一取料检测相机,所述第一取料检测相机的检测端朝向第一柔性供料组件,以检测被取物料的位置、方向和正反面。
10、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装配机构设置有多组,多组第二装配机构并列设置,所述第二装配机构包括第二装配支架、第二装配取料组件、第二装配供料组件、第二柔性供料组件以及第二装配检测组件;所述第二装配支架设置在输送转移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装配取料组件设置在第二装配支架的上侧,所述第二柔性供料组件位于第二装配取料组件的下方,所述第二装配供料组件位于第二柔性供料组件的一侧,并用于朝向第二柔性供料组件供料;所述第二装配检测组件设置在第二装配支架的上侧,并朝向第二装配供料组件的出料端。
11、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装配取料组件包括第二取料机架、第二旋转驱动电机、第二连杆驱动电机、第二取料连杆以及第二取料元件,所述第二取料机架设置在第二装配支架的顶端,所述第二旋转驱动电机设置在第二取料机架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连杆驱动电机设置有多组,多组第二连杆驱动电机呈环向分布在第二旋转驱动电机的外周;所述第二旋转驱动电机的驱动端设置有第二取料联动模组;所述第二取料连杆包括第二旋转活动连杆和第二铰接活动连杆,所述第二旋转活动连杆的一端与第二旋转驱动电机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取料元件连接,所述第二铰接活动连杆的一端与第二取料联动模组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取料元件的外侧连接,以带动第二取料元件在第二柔性供料组件上抓取盖帽装配到装配槽内;所述第二取料机架设置有第二取料检测相机,所述第二取料检测相机的检测端朝向第二柔性供料组件,以检测被取物料的位置、方向和正反面。
12、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件自动化装配线,用于固定扎带装配,其特征在于:固定扎带包括扎带本体、金属件以及盖帽;所述扎带本体设置有装配槽,所述装配槽的外周设置有热熔槽,所述热熔槽与装配槽之间设置有热熔条;所述金属件设置在装配槽上,所述盖帽设置在装配槽并将金属件覆盖,所述热熔条将盖帽热熔封装在装配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件自动化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机包括机架、注塑机构以及注塑固定架,所述注塑机构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注塑机构设置有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包括固定模座和活动模座,所述活动模座设置在注塑机构上,所述固定模座设置在注塑固定架上,所述注塑取料机械手设置在注塑固定架上,并用于抓取固定模座上所成型的扎带本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件自动化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转移机构包括转移传动模组、转移支架以及转移夹持模组,所述转移传动模组包括升降气缸、转移导轨以及转移驱动气缸,所述转移支架可滑动设置在转移导轨上,所述升降气缸设置有顶升板,所述转移导轨设置在顶升板上;所述转移驱动气缸的驱动端与转移支架连接,以驱动转移支架沿着转移导轨移动;所述转移夹持模组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件自动化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机构设置有多组,多组第一装配机构并列设置,所述第一装配机构包括第一装配支架、第一装配取料组件、第一装配供料组件、第一柔性供料组件以及第一装配检测组件;所述第一装配支架设置在输送转移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装配取料组件设置在第一装配支架的上侧,所述第一柔性供料组件位于第一装配取料组件的下方,所述第一装配供料组件位于第一柔性供料组件的一侧,并用于朝向第一柔性供料组件供料;所述第一装配检测组件设置在第一装配支架的上侧,并朝向第一装配供料组件的出料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件自动化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供料组件包括第一供料底座、第一供料振动器、第一放料斗以及第一出料槽,所述第一供料振动器设置在第一供料底座上,所述第一出料槽设置在第一供料振动器上,所述第一放料斗设置在第一出料槽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件自动化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配机构设置有多组,多组第二装配机构并列设置,所述第二装配机构包括第二装配支架、第二装配取料组件、第二装配供料组件、第二柔性供料组件以及第二装配检测组件;所述第二装配支架设置在输送转移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装配取料组件设置在第二装配支架的上侧,所述第二柔性供料组件位于第二装配取料组件的下方,所述第二装配供料组件位于第二柔性供料组件的一侧,并用于朝向第二柔性供料组件供料;所述第二装配检测组件设置在第二装配支架的上侧,并朝向第二装配供料组件的出料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件自动化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配供料组件包括第二供料底座、第二供料振动器、第二放料斗以及第二出料槽,所述第二供料振动器设置在第二供料底座上,所述第二出料槽设置在第二供料振动器上,所述第二放料斗设置在第二出料槽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件自动化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机构至少设置有两组,所述热熔机构包括热熔支架、热熔驱动组件、热熔预压联动组件、热熔模组以及热熔支撑组件,所述热熔支架设置在输送转移机构的一侧;所述热熔驱动组件设置在热熔支架的顶端,所述热熔支架位于热熔支架的下方并与热熔模组相对;所述热熔预压联动组件用于将热熔驱动组件与热熔模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件自动化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标机构包括热熔检测组件、激光打标组件以及打标检测组件,所述输送转移机构用于带动扎带本体依次经过热熔检测组件、激光打标组件和打标检测组件;所述热熔检测组件包括热熔检测支架以及设置在热熔检测支架上的热熔检测相机,所述热熔检测相机用于检测扎带本体上的热熔封装情况;所述激光打标组件包括高度调节模组以及激光打标模组,所述激光打标模组设置在高度调节模组上,所述高度调节模组用于调节激光打标头与扎带本体之间的距离;所述打标检测组件包括打标检测支架以及设置在打标检测支架上的打标检测相机,所述打标检测相机用于检测扎带本体上的打标情况;
10.一种注塑件自动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注塑件自动化装配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件自动化装配线,用于固定扎带装配,其特征在于:固定扎带包括扎带本体、金属件以及盖帽;所述扎带本体设置有装配槽,所述装配槽的外周设置有热熔槽,所述热熔槽与装配槽之间设置有热熔条;所述金属件设置在装配槽上,所述盖帽设置在装配槽并将金属件覆盖,所述热熔条将盖帽热熔封装在装配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件自动化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机包括机架、注塑机构以及注塑固定架,所述注塑机构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注塑机构设置有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包括固定模座和活动模座,所述活动模座设置在注塑机构上,所述固定模座设置在注塑固定架上,所述注塑取料机械手设置在注塑固定架上,并用于抓取固定模座上所成型的扎带本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件自动化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转移机构包括转移传动模组、转移支架以及转移夹持模组,所述转移传动模组包括升降气缸、转移导轨以及转移驱动气缸,所述转移支架可滑动设置在转移导轨上,所述升降气缸设置有顶升板,所述转移导轨设置在顶升板上;所述转移驱动气缸的驱动端与转移支架连接,以驱动转移支架沿着转移导轨移动;所述转移夹持模组设置有多组,多组转移夹持模组沿着转移支架的转移方向连续排布;所述转移夹持模组包括夹持气缸以及夹爪,所述夹爪设置在夹持气缸的驱动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件自动化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机构设置有多组,多组第一装配机构并列设置,所述第一装配机构包括第一装配支架、第一装配取料组件、第一装配供料组件、第一柔性供料组件以及第一装配检测组件;所述第一装配支架设置在输送转移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装配取料组件设置在第一装配支架的上侧,所述第一柔性供料组件位于第一装配取料组件的下方,所述第一装配供料组件位于第一柔性供料组件的一侧,并用于朝向第一柔性供料组件供料;所述第一装配检测组件设置在第一装配支架的上侧,并朝向第一装配供料组件的出料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件自动化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供料组件包括第一供料底座、第一供料振动器、第一放料斗以及第一出料槽,所述第一供料振动器设置在第一供料底座上,所述第一出料槽设置在第一供料振动器上,所述第一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统一机器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