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转换装置、车辆冷却系统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97188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0 19:59
本技术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量转换装置、车辆冷却系统及车辆。通过设置有集水器、第一发电器,第一发电器具有集热模块、发电模块;通过第一发电器的集热模块获取集水器的热量,通过第一发电器的发电模块将热能转换为电能,通过储能器进行储能。利用热电效应原理将汽车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传输给汽车进行使用,达到了能量循环利用,实现了低碳、节能减排,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电子,具体涉及一种能量转换装置、车辆冷却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1、冷却系统的主要工作是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以防止发动机过热,但冷却系统还有其他重要作用。汽车中的发动机在适当的高温状态下运行状况最好。如果发动机变冷,就会加快组件的磨损,从而使发动机效率降低并且排放出更多污染物。因此,冷却系统的另一重要作用是使发动机尽快升温,并使其保持恒温。

2、液冷汽车的冷却系统通过发动机或电动机中的管道和通路进行液体的循环。 当液体流经高温发动机时会吸收热量,从而降低发动机的温度。 液体流过发动机后,转而流向热交换器或散热器,液体中的热量通过热交换器散发到空气中。对于汽车而言利用效率低,无法实现热能转化为电能供汽车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量转换装置、车辆冷却系统及车辆,利用热电效应原理将汽车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传输给汽车进行使用,达到了能量循环利用,实现了低碳、节能减排,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2、本技术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方面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模块(16)、发电模块设置在第一发电器的外壳内;所述发电模块包括热电极(13)、冷电极(15)、电绝缘板(12)、介质层(14),所述绝缘板固定在所述外壳内壁上,所述热电极(13)固定在所述电绝缘板(12)上,所述冷电极(15)一端通过介质层(14)与所述热电极(13)连接且另一端伸入所述集热模块(16)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电极(15)包括多个P 型热电偶臂、多个N 型热电偶臂,且P 型热电偶臂与N 型热电偶臂交错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模块(16)、发电模块设置在第一发电器的外壳内;所述发电模块包括热电极(13)、冷电极(15)、电绝缘板(12)、介质层(14),所述绝缘板固定在所述外壳内壁上,所述热电极(13)固定在所述电绝缘板(12)上,所述冷电极(15)一端通过介质层(14)与所述热电极(13)连接且另一端伸入所述集热模块(16)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电极(15)包括多个p 型热电偶臂、多个n 型热电偶臂,且p 型热电偶臂与n 型热电偶臂交错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发电器,所述第二发电器包括发电叶片(6),所述发电叶片(6)设置在所述热水管(5)处,且发电叶片(6)与所述储能器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设置有第一阀门(1)、以及安全阀(2),所述第一阀门(1)可封堵设置在所述进水管的内部,所述安全阀(2)连通设置在所述进水管的内壁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器(17)还设有自感应加热板(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焕然刘伟鑫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