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群体协作的多智能体协同控制一体化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97087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0 19:59
基于群体协作的多智能体协同控制一体化平台,涉及矿石破碎设备技术领域,架体内安装有矿石破碎机构,且矿石破碎机构的驱动端上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架体上安装有矿石破碎度调整机构,且矿石破碎度调整机构的调节端与矿石破碎机构的破碎端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群体协作的多智能体协同控制一体化平台,通过矿石破碎机构对采集出来的矿石进行破碎,采用分体式动颚部,减少动颚部的空旷部位,使各个动颚部都有支撑,避免矿石落在动颚部的空旷部位,减少动颚部的损坏,通过矿石破碎度调整机构对各个动颚部的整体或单独调整,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矿石的破碎程度进行调整,可同时破碎出不同尺寸大小的矿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石破碎设备,尤其是涉及基于群体协作的多智能体协同控制一体化平台


技术介绍

1、矿石在开采出来后,需要将刚采出的矿石进行破碎,一般矿石破碎都是采用颚式破碎机,由于矿石大小不一,矿石在进入颚式破碎机的位置无法确定,矿石很容易落在颚式破碎机动颚部缺少支撑的部位,导致动颚部的受力不够均匀,很容易导致动颚部产生损坏,颚式破碎机在对矿石进行破碎时,每次都只能产出一种大小的矿石,需要不同尺寸大小的矿石时,需要工作人员对颚式破碎机进行调整后才能产出,增加工作时长。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群体协作的多智能体协同控制一体化平台,本专利技术通过矿石破碎机构对采集出来的矿石进行破碎,采用分体式动颚部,减少动颚部的空旷部位,使各个动颚部都有支撑,避免矿石落在动颚部的空旷部位,减少动颚部的损坏,通过矿石破碎度调整机构对各个动颚部的整体或单独调整,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矿石的破碎程度进行调整,可同时破碎出不同尺寸大小的矿石。

2、为了实现所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群体协作的多智能体协同控制一体化平台,包括架体(1),其特征是:所述架体(1)内安装有矿石破碎机构(3),且矿石破碎机构(3)的驱动端上安装有驱动机构(2),所述架体(1)上安装有矿石破碎度调整机构(4),且矿石破碎度调整机构(4)的调节端与矿石破碎机构(3)的破碎端相连接,通过矿石破碎度调整机构(4)对矿石破碎机构(3)破碎矿石的大小进行逐一或统一调整,可根据生产需要破碎出不同大小的矿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群体协作的多智能体协同控制一体化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矿石破碎机构(3)包括定颚部(301)、动颚部(302)、连接杆(303)、驱动轴(304)、动颚...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群体协作的多智能体协同控制一体化平台,包括架体(1),其特征是:所述架体(1)内安装有矿石破碎机构(3),且矿石破碎机构(3)的驱动端上安装有驱动机构(2),所述架体(1)上安装有矿石破碎度调整机构(4),且矿石破碎度调整机构(4)的调节端与矿石破碎机构(3)的破碎端相连接,通过矿石破碎度调整机构(4)对矿石破碎机构(3)破碎矿石的大小进行逐一或统一调整,可根据生产需要破碎出不同大小的矿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群体协作的多智能体协同控制一体化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矿石破碎机构(3)包括定颚部(301)、动颚部(302)、连接杆(303)、驱动轴(304)、动颚部底部连接件(305)、定位架(306)和滑动杆(307),所述驱动轴(30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驱动轴(304)均位于架体(1)内并上下排列,且驱动轴(304)的两端分别穿过架体(1)的架壁与驱动机构(2)相连接,所述驱动轴(304)上转动连接有等距排列的连接杆(303),且连接杆(303)的一端与动颚部(302)相连接,所述动颚部(302)的底端通过动颚部底部连接件(305)与定位架(306)相连接,且定位架(306)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动杆(307),所述滑动杆(307)与架体(1)的架壁滑动连接,所述定颚部(301)位于架体(1)内的架壁上并固定连接,且定颚部(301)的位置与各个动颚部(302)的位置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群体协作的多智能体协同控制一体化平台,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轴(304)为曲轴,且驱动轴(304)的曲拐处转动连接有连接杆(3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群体协作的多智能体协同控制一体化平台,其特征是: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伺服电机(201)、第一同步轮(202)、第一同步带(203)、皮带轮(204)、电机皮带轮和皮带,所述伺服电机(201)位于架体(1)上并固定连接,且伺服电机(201)通过电机轴与电机皮带轮相连接,所述皮带轮(20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皮带轮(204)位于上侧驱动轴(304)的两端并固定连接,其中一个皮带轮(204)通过皮带与电机皮带轮相连接,所述第一同步轮(202)的数量为两组,每组第一同步轮(202)的数量为两个,两组第一同步轮(202)分别位于两个驱动轴(304)的两端并固定连接,且同侧的两个第一同步轮(202)之间通过第一同步带(203)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冀保峰樊会涛魏世忠郭少勇李高鹏邹怡蓉曾升张冀陶发展王楠张高远孙力帆李奕玮王伟光徐宁张晶晶洪小帅刘一凡王赛兵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