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尾门安装调整方法及工装技术

技术编号:439699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0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后尾门安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后尾门安装调整方法及工装。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后尾门铰链安装到后尾门上;S2:将后尾门调整辅具安装至车身,且调整后尾门调整辅具上的Z向调整件至指定高度;S3:将后尾门通过后尾门铰链与车身连接,在Z向调整件的支撑下,调整后尾门与车身的侧围之间的间隙和段差;S4:锁紧后尾门铰链。该工装包括后尾门铰链安装夹具和后尾门调整辅具,后尾门铰链安装夹具能够打断后尾门铰链自身形位公差以及后尾门外轮廓形位公差;后尾门调整辅具能够支撑后尾门,且用于整车坐标系下沿X向、Y向、Z向调整后尾门的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升整车的品质、可有效降低调整难度,减少工时,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后尾门安装,尤其涉及一种后尾门安装调整方法及工装


技术介绍

1、在新车调试阶段,外覆盖件与车身之间的间隙段差问题一直是个难以回避的挑战。这不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更是一个综合性的难题,因为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侧围精度、后尾门总成精度、铰链安装精度以及后尾门调整状态等。只有精准控制这些影响因素,才能确保间隙、段差的精度与稳定性,从而提升整车的品质。

2、如今针对后尾门与车身间隙、段差的调整方法仍然缺乏系统性,如何快速且准确地实现后尾门与车身的安装调整以及精确控制后尾门与车身的间隙、段差精度成为各大汽车生产厂商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尾门安装调整方法,旨在通过对产品结构精细的操作和控制,不仅能够快速实现后尾门的安装调整,而且还能够准确地保证后尾门总成与车身之间的间隙、段差精度。

2、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后尾门安装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后尾门铰链安装到后尾门上;s2:将后尾门调整辅具安装至车身,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后尾门安装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尾门安装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后尾门铰链(2)上设置有安装方孔(21),所述后尾门(1)上设置有螺纹孔,固定螺栓穿过所述安装方孔(21)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安装方孔(21)与所述固定螺栓的单边过孔量≥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尾门安装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采用后尾门铰链安装夹具(4)将所述后尾门铰链(2)安装到所述后尾门(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尾门安装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p>

5.根据权...

【技术特征摘要】

1.后尾门安装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尾门安装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后尾门铰链(2)上设置有安装方孔(21),所述后尾门(1)上设置有螺纹孔,固定螺栓穿过所述安装方孔(21)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安装方孔(21)与所述固定螺栓的单边过孔量≥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尾门安装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采用后尾门铰链安装夹具(4)将所述后尾门铰链(2)安装到所述后尾门(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尾门安装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尾门安装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调整所述后尾门(1)与所述车身的侧围之间的间隙和段差包括:

6.后尾门安装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雨辰马金玲薛钰尹洪玉王分校安进华刘同新刘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