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考古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现场文物显微观察的可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1、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内埋藏着大量文物,通过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群进行挖掘和勘探,能够发掘珍贵的古文物。古文物在进行发掘时,为了提升文物发掘的细致性,可利用显微观察设备对发掘坑的发掘面进行拍摄观察,在显微观察设备对发掘面的进行拍摄观察的过程中,还需要及时将古文物上方的覆土清理干净。
2、现有的现场文物显微观察的可移动装置,核心部件包括显微镜、支撑板和托板,显微镜和托板均设于支撑板上,在对发掘面进行清理和拍摄观察时,发掘人员蹲在支撑板上,在利用毛刷对发掘坑的发掘面进行清理的同时,利用显微镜对发掘面进行拍摄观察,通过托板对发掘人员的手臂进行承托,以缓解发掘人员在长时间细致清理工作时手臂的疲劳感。
3、然而在利用上述的现场文物显微观察的可移动装置,在对发掘坑内的发掘面进行清理和实时拍摄观察时,虽然能利用托板对发掘人员的的手臂进行支撑,减轻发掘人员手臂的疲劳感,但在发掘人员挥动毛刷以对发掘面进行清理时,发掘人员的手臂动作会导致托板震动,托板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现场文物显微观察的可移动装置,包括显微镜(101)、支架(102)和纵向滑轨(103),所述纵向滑轨(103)沿发掘坑(1)纵向设于发掘坑(1)的一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现场文物显微观察的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活塞机构包括缸体(106)和第一活塞(107),所述第一缸体(106)竖直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05)上,第一缸体(106)与所述气控回路连通,所述第一活塞(107)滑动连接于第一缸体(106)内,所述第一弹性体(108),设于第一活塞(107)上,第一弹性体(108)与第一活塞(107)抵接,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现场文物显微观察的可移动装置,包括显微镜(101)、支架(102)和纵向滑轨(103),所述纵向滑轨(103)沿发掘坑(1)纵向设于发掘坑(1)的一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现场文物显微观察的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活塞机构包括缸体(106)和第一活塞(107),所述第一缸体(106)竖直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05)上,第一缸体(106)与所述气控回路连通,所述第一活塞(107)滑动连接于第一缸体(106)内,所述第一弹性体(108),设于第一活塞(107)上,第一弹性体(108)与第一活塞(107)抵接,当第一缸体(106)充气时,第一弹性体(108)被第一活塞(107)压缩,所述托板(109)顶端设有通轴孔,托板(109)通过通轴孔枢轴连接于第一活塞(107)的顶端,通轴孔处设有锁紧机构(2),所述锁紧机构(2)用于限制托板(109)相对第一活塞(107)顶端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现场文物显微观察的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2)包括齿圈(301)和齿块(302),所述齿圈(301)设于通轴孔内壁,所述第一活塞(107)内设有通气孔(303),第一活塞(107)顶端设有沿齿圈(301)径向的活塞腔(304),所述通气孔(303)底端与第一缸体(106)内腔连通,通气孔(303)顶端与所述活塞腔(304)连通,所述活塞腔(304)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305),所述齿块(302)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塞(305)上,齿块(302)能与齿圈(301)齿接,齿块(302)用于限制托板(109)相对第一活塞(107)转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现场文物显微观察的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05)上设有踏板(401),所述第一缸体(106)设于踏板(401)上,支撑板(105)上设有竖直方向的第二缸体(402),所述第二缸体(402)内滑动连接有第三活塞(403),所述第三活塞(403)与所述踏板(401)连接,第二缸体(402)与所述气控回路连通,第三活塞(403)上设有第二弹性体(404),所述第二弹性体(404)与第三活塞(403)抵接,当第二缸体(402)的内腔充气时,第二弹性体(404)被第三活塞(403)压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现场文物显微观察的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401)底端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江卫,惠娜,朱思颖,周萍,杜维莎,王伟峰,
申请(专利权)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