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阻力调节旋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其调节一阻力机构的阻力,该阻力机构制动可旋转地安装在卷筒轴上的卷筒,该卷筒轴相对于旋压式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可来回地移动,并且该卷筒轴在其前端具有第一螺纹件,该卷筒可旋转地安装到卷筒轴上并且限制向后的移动。
技术介绍
一种可调节设置在旋压式绕线轮的卷筒上的前阻力机构的阻力的常规形式的阻力调节旋钮包括设定初始阻力的第一调节单元,和调节大于初始阻力的阻力的第二调节单元(例如见公开号为No.H06-29032的日本技术申请,图8和10)。该第一调节单元用于设定最小初始阻力,例如鱼线不缠绕的初始阻力。第一调节单元旋入到形成在卷筒轴的前端处的外螺纹上。第二调节单元包括沿第一调节单元的径向朝外布置的操作部分,该操作部分旋入到不可旋转地安装在卷筒轴的传动件上。该传动件的向前移动由第一调节单元限制。第二调节单元与阻力接触,并且可设定大于初始阻力的阻力。这两个调节单元的螺纹螺距设定成相同或不同。 在具有这种形式的结构的常规阻力调节旋钮中,阻力的初始载荷通过旋转该第一调节单元来设定。随后,当该初始阻力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该阻力调节旋钮调节用于制动卷筒的阻力机构的阻力,该卷筒可旋转地安装在该卷筒轴上,以便限制该卷筒相对于该卷筒轴的向后移动,该卷筒轴可相对于该旋压式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前后移动并且具有形成在其前端上的第一外螺纹部分,该阻力调节旋钮包括:包括第一内螺纹部分的第一调节单元,该第一内螺纹部分适于旋到该第一外螺纹部分上;适于以不可旋转但可轴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该卷筒轴上的传动单元,以便使其与该第一调节单元的后部接触,该传动单元具有第二外螺纹 部分;包括第二内螺纹部分的第二调节单元,该第二内螺纹部分旋到该第二外螺纹部分上;以及 ...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5-15 137329/03;JP 2003-5-21 143818/03;JP 2及其等同形式来限定。 如图1所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旋压式绕线轮包括摇把1、可转动地支承该摇把1的绕线轮单元2、转子3和卷筒4。转子3可旋转地支承在绕线轮单元2的前部。鱼线围绕卷筒4的外周表面卷绕,该卷筒布置在转子3的前部以便可前后移动。 如图1和2所示,绕线轮单元2包括在其侧部上具有一开口2c的绕线轮主体2a、用于蜜蜂在绕线轮主体2a上的开口2c的盖2d、以及T形的杆连接腿2b,该杆连接腿2b与盖2d一体地形成并沿对角线前后延伸。 绕线轮主体2a包括一内部空间,并且设置在该空间内的是转子驱动机构5和摆动机构6,转子驱动机构5以与摇把1的旋转相关的方式来转动转子3,摆动机构6用于前后移动卷筒4以便将鱼线均匀地卷绕在卷筒4上。 圆形的凸缘部分2e形成在绕线轮主体2a和盖2d的前部,以便覆盖转子3的后部。圆形的壁2g形成在凸缘部分2e的后部上位于绕线轮主体2a侧上,并且圆形的空间形成在该壁2g的后部上。 转子3的结构如图1所示,转子3包括一柱形部分30和彼此相对安装在柱形部分30的侧部上的第一和第二转子臂31和32,该柱形部分在其后端是开放的。柱形部分30以及第一和第二转子臂31和32作为单件整体地形成。 柱形部分30设置在绕线轮主体2a的凸缘部分2e的外围侧上。柱形部分30的开放后部由凸缘部分2e来覆盖。前壁33形成在柱形部分30的前部,并且凸台33a形成在前壁33的中心部中。小齿轮12的外螺纹部分12e和卷筒轴15穿过在凸台33a中的通孔。螺母34设置在前壁33的前部,并且该螺母34旋到在小齿轮12的前端上的外螺纹部分12e上,以便将转子3固定到小齿轮12上。 用于将鱼线引导到卷筒4上的钩臂44安装在第一转子臂31和第二转子臂32的前端上,以便在鱼线盘绕状态和鱼线松释状态之间枢转。 用于阻止转子3反向转动的防止反转机构50设置在转子3的柱形部分30的壁2g的前侧上的空间内。此防止反向转动机构50包括一的滚子类型的单向离合器51以及使该单向离合器51在(阻止反向转动的)操作状态和(允许反向转动的)非操作状态之间转换的控制机构52。该单向离合器51带有固定到绕线轮主体2a上的外环以及不可转动地安装到小齿轮12上的内环。控制机构52包括设置在绕线轮主体2a的后部上的控制杆53,并且该单向离合器51通过控制杆53的枢转在其两个状态之间转换。在操作状态中,转子3不可反向旋转,而在非操作状态中,转子3可反向旋转。 转子是本领域公知的常规部件。因此转子3在此不再详细的描述或说明。 转子驱动机构5的结构如图1和2所示,转子驱动机构5包括摇把1不可转动地安装在其上的主齿轮轴10、与该主齿轮轴10一起旋转的主齿轮11(平面齿轮)、以及与主齿轮11啮合的小齿轮12。 小齿轮12可转动地安装在绕线轮主体2a上,以便小齿轮12沿与主齿轮11的不同方向旋转。如图3和4所示,小齿轮12是与摇把1和卷筒轴15相关地旋转的管状件,该卷筒轴从前向后地延伸并穿过小齿轮12的中心部。小齿轮12包括与主齿轮11和大直径齿轮19啮合的齿轮部分12a(以下描述)、形成在齿轮部分12a的前端侧上的管状部分12b、以及切去部分12c,该切去部分沿轴向设置在齿轮部分12a之前(在图4中的左侧)并且形成的直径小于该齿轮部分12a的直径。管状部分12b和小齿轮12的齿轮部分12a的后侧借助于轴承14a和14b可旋转地支承在绕线轮主体2a上。齿轮部分12a是与主齿轮11(平面齿轮)啮合的交叉轴斜齿轮。平行的斜切部分12d和外螺纹部分12e形成在管状部分12b的前端上。转子3不可旋转地安装在斜切部分12d上,并且转子3由旋入到外螺纹部分12e上的螺母34固定地联接到小齿轮12的管状部分12b的前端上。切去部分12c是沿周边方向形成的环形槽,并且该槽的轴向长度大于从动齿轮16的齿轮部分的轴向长度(以下描述)。 转子驱动机构是本领域公知的部件,因此,转子驱动机构5的结构和功能将不进一步详细说明。 摆动机构6的结构摆动机构6借助卷筒轴15与摇把1相关地使得卷筒4前后往复运动。如图2和5所示,摆动机构6包括塔齿轮,其具有大直径齿轮19和小直径齿轮20并且可旋转地安装在绕线轮单元2上,以便塔齿轮13沿不同于主齿轮11的轴向旋转,还包括与小直径齿轮20啮合的从动齿轮16、该从动齿轮16不可旋转地安装于其上的蜗杆轴21、与蜗杆轴21接合并且可前后移动的滑动件22、以及上述的小齿轮12。 为了明显地降低小齿轮12的旋转速度并将该旋转传递给从动齿轮16,设置该塔齿轮13。塔齿轮13设置在圆形空间内位于壁2g的后侧上(图4中的左侧)。塔齿轮13可旋转地支承在安装轴18上,该安装轴安装在壁2g上与卷筒轴15平行。该安装轴18的两个端由壁2g和设置在壁2g的后部上的支架2h来支承。塔齿轮13的大直径齿轮19是与小齿轮12的齿轮部分12a啮合的交叉轴斜齿轮。大直径齿轮19的齿轮齿例如在大直径齿轮19压制之后形成在其中,并且大直径齿轮19包括在其中心的长方形接合孔19a。小直径齿轮20是设置成与大直径齿轮19偏心的斜齿轮。小直径齿轮20例如由压铸形成。不可旋转地与接合孔19a接合的接合突出部20a形成在小直径齿轮20上,以朝向大直径齿轮19突伸。安装轴18穿过小直径齿轮20的中心。 另外,这两个齿轮19、20独立地形成并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然而,这两个齿轮19、20可整体地形成,以便使得塔齿轮13的制造更容易,并改善小直径齿轮20的特定强度相对于大直径齿轮20的强度。 此外,切去部分12c设置在齿轮部分12a的前面。然而,切去部分12c可设置在齿轮部分12a的后面。在这种结构中,优选的是,小直径齿轮20设置在大直径齿轮19的后面而不是其前面。 从动齿轮16是与小直径齿轮20啮合的斜齿轮,并且从动齿轮16的外围部分设置在小齿轮12的切去部分12c的内侧。从动齿轮16的外围部分如此设置,即,存在其与形成为环形槽的切去部分12c的底部之间的微小间隙。 由此,通过在小齿轮12中形成切去部分12c,并将从动齿轮16的外围部分设置在切去部分12c的内侧,从而使得从动齿轮16和蜗杆轴21与卷筒轴15接触,并且在绕线轮单元2中紧凑地布置齿轮的同时可保持减速比。 蜗杆轴21设置成与卷筒轴15平行,并且可由绕线轮主体2a可旋转地支承。此外,螺旋横截凹槽21a围绕蜗杆轴21的外围部分而形成。如上所述,从动齿轮16不可旋转地安装到蜗杆轴21的末端上。 滑动件22包括滑动件单元25和容纳在该滑动件单元25内的接合件26。滑动件单元25由两个导向轴24a、24b平行于卷筒轴15被引导。接合件26可旋转地安装在滑动件单元25内,并且接合件26的前端与蜗杆轴21的凹槽21a啮合。 摆动机构是本领域公知的部件,因此,摆动机构6的结构和功能将不进一步详细说明。 卷筒4的结构卷筒4布置在转子3的第一转子臂31和第二转子臂32之间,并可旋转地安装在卷筒轴15的前端上,使得卷筒4的向后运动受到限制。如图6所示,卷筒轴15是阶梯形状的,以便卷筒4的直径朝向其前端逐渐地变小。卷筒轴15包括形成在卷筒轴15的前端上的小直径部分上的第一外螺纹部分15a。该第一外螺纹部分15a是单头螺纹的螺纹部分。此外,相互平行的斜切部分15a设置在第一外螺纹部分15a的基部端侧上。卷筒轴15包括在其基部端上的滑动件安装部分15c,摆动机构6的滑动件22不可旋转地且轴向不可移动地安装在其上。 卷筒4是由例如铝合金制成的部件,并且其包括线筒4a,鱼线围绕该线筒的外围进行卷绕;与线筒4a的后部整体地形成的大直径的裙部4b;以及与线筒4a的前部整体地形成的小直径前凸缘部分4c。线筒4a是朝向转子3的柱形部分30的外周侧延伸的柱形件。线筒4a包括盘状的安装部分4d,凸台部分形成在其中。卷筒轴15安装在该凸台部分的内周侧。安装部分4d借助边缘衬套55可旋转地安装在卷筒轴15上。容纳使卷筒4制动的阻力机构60的管状的阻力容纳部分4e形成在安装部分4d的前部中。一对接合凹槽4f沿轴向形成在阻力容纳部分4e的内周表面上。 卷筒是本领域公知的常规部件。因此卷筒4的结构在此不再详细的描述或说明。 阻力机构60的结构阻力机构60使得卷筒4制动,并且使得阻力可由阻力调节旋钮61来调节,该调节旋钮61旋入到卷筒轴15的第一外螺纹部分15a上。该阻力机构60包括与卷筒轴15的斜切部分15b不可旋转地接合的第一和第二阻力垫圈70、71,以及与卷筒4的接合凹槽4f不可旋转地接合的第三阻力垫圈72。该第三阻力垫圈72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阻力垫圈70、71之间。例如由毛毡制成的阻力盘74置于第一阻力垫圈70与第三阻力垫圈72,第三阻力垫圈72与第二阻力垫圈71,以及第二阻力垫圈71与卷筒4的安装部分4d之间。密封件56安装在阻力容纳部分4e与阻力调节旋钮61的外周部分的后端之间,并且用于防止外界物质例如液体由该间隙进入到阻力机构60中。 阻力机构是是本领域公知的部件,因此,阻力机构60的结构和功能将不进一步详细说明。 阻力调节旋钮61的结构如图7-9所示,阻力调节旋钮61包括第一调节单元80,其包括旋入到第一外螺纹部分15a上的第一内螺纹部分91;可相对于第一调节单元80旋转的传动单元81;可相对于传动单元81旋转的第二调节单元82;以及相对于传动单元81不可旋转的施压单元83。此外,阻力调节旋钮61包括第一旋钮发声部分84和第二旋钮发声部分85,第一旋钮发声部分84通过第一调节单元80与传动单元81之间的相对旋转来发声,第二旋钮发声部分85通过第二调节单元82与施压单元83之间的相对旋转来发声。 第一调节单元80包括第一调节单元主体90和第一螺母92,第一内螺纹部分91形成在第一螺母的内周表面上。 第一调节单元主体90用于使第一调节单元80旋转。第一调节单元主体90包括圆形的传动单元容纳凹部90b以及例如四个接合凹槽90d。传动单元容纳凹部90b形成在后端表面90a上,以便成开放状态并与卷筒轴15的轴线偏心。接合凹槽90d由前端表面90c形成,该前端表面是在后端表面90a的另一侧上的表面,经过传动单元容纳凹部90b的外边缘穿过后端表面90a,并且接合凹槽90d沿周边方向间隔开并沿轴向形成圆形。保持弹簧95(以下将描述,第一保持部分的示例)安装在接合凹槽90d中。第一螺母容纳部分(第一凹部)90e形成在管状的第一调节单元主体90的内周部分中,并且用于防止第一螺母92的旋转和向前移动。此外,浅的环形凹槽90f形成在第一调节单元主体90的前端表面上,其中接合凹槽90d是开放的,并且覆盖接合凹槽90d的开放部分的板密封件93粘接到环形凹槽90f上。使用这种形式的板密封件93来覆盖该开放部分将防止例如液体的外界物质进入或黏附,并且改进了旋压式绕线轮的外观。此外,圆形的销容纳凹部90g形成在第一调节单元主体90的传动单元容纳凹部90b的底表面上彼此相对对称的两个位置处,并且其用于容纳第一旋钮发声部分84。另外,中心孔90h形成在第一调节单元主体90的前表面的中心处。 第一螺母92是六边形的,并具有形成在其内周表面上的第一内螺纹部分91。第一螺母92安装在第一调节单元主体90的第一螺母容纳部分(第一凹部)90e,以便防止旋转和向前移动。第一螺母92与借助垫圈96保持在第一调节单元主体90中的传动单元81接触。因此,第一螺母92置于第一调节单元主体90和传动单元81之间。 传动单元81与第一调节单元80的后部接触,并且安装在卷筒轴15上,不可旋转但可沿轴向移动。传动单元81是大致管状的部件,该传动单元81在其外周上包括第二外螺纹部分98,该外螺纹部分具有不同于第一外螺纹部分15a的螺旋导程。传动单元81包括在其前端部分上的大直径的第一边缘81a。第一边缘81a的外径小于第一调节单元主体90的传动单元容纳凹部90b的内径,并且第一边缘81a可插入到传动单元容纳凹部90b中。第一边缘部分81a的前端表面与传动单元容纳凹部90b的底表面接触。此外,形成第一旋钮发声部分84的多个发声凹部84a沿周边方向间隔地形成在第一边缘部分81a的前端表面上。第二外螺纹部分98形成到第一边缘部分81a的后部上并与该第一边缘部分81a间隔开一间隙。第二外螺纹部分98是双头螺纹的螺纹部分,其螺距大于第一外螺纹部分15a。因此,第二外螺纹部分98的导程大于第一外螺纹部分15a的导程。小直径的保持凹部81b形成在第一边缘部分81a和第二外螺纹部分98之间。保持凹部81b设置用于安装保持弹簧95。具有相互平行的斜切部分81c的旋转接合部分81d设置在第二外螺纹部分98的后部处。旋转接合部分81d设置用于安装施压单元83,以便该施压单元83不可旋转并且可沿轴向移动。此外,接合孔81e的截面为椭圆形并且与卷筒轴15的斜切部分15b不可旋转地接合,该接合孔81e形成在传动单元81的内周表面上。 保持弹簧95是弯曲成曲线形状的金属线材部件。该保持弹簧95可从传动单元容纳凹部90b的开放侧安装,以便可旋转地将该传动单元81保持在第一调节单元80内。保持弹簧95包括接合部分95a,其由与四个接合凹槽90d接合的拐角部分构成,在接合状态中其向后的移动被限制;接触部分95b,其与接合部分95a整体地形成并从传动单元容纳凹部90b的开放侧与传动单元81的第一边缘部分81a的后表面接触,以便限制第一边缘部分81a的向后移动。在此,用于与保持弹簧95的接合的结构由圆板牙形成,由此该保持弹簧95的接合结构可在不进行机加工的情况下实现,并且降低了机加工的成本。 第二调节单元82包括盘状的第二调节单元主体100;第二螺母102,其包括旋入到第二外螺纹部分98上的第二内螺纹部分101;以及固定地联接到第二调节单元主体100的前表面上的旋钮部分103。 第二调节单元主体100包括旋钮主体100a;一对从旋钮主体100a向前突伸的旋钮连接器100b;以及在旋钮主体100a上突伸的覆盖部分100c,其在旋钮连接器100b之间成渐缩的管状。此外,第二调节单元主体100包括从旋钮主体100a上向后突伸的管状的第二螺母容纳部分100d,以及在第二螺母容纳部分100d的外周侧上向后突伸的施压单元容纳凹部(第二凹部)100e。 旋钮主体100a是板状部分,其具有形成在其中心部分中的通孔。旋钮连接器100b沿对角线向前朝向旋钮主体100a的相对对称的端部的大致中心突伸。用于安装旋钮部分103的通孔100f形成在旋钮连接器100b中,并且旋钮部分103旋入到旋钮连接器100b上并且固定地装接到旋钮主体100a上。此外,用于容纳第二旋钮发声部分85的圆形销容纳凹部100g形成在旋钮主体100a的后表面上。覆盖部分100c如此形成,使得其管状部分(覆盖主体部分)100h进行覆盖并同时部分地暴露该第一调节单元80的第一调节单元主体90的外周。更具体地说,通过在渐缩的管状部分100h的外周的相对位置上形成一对切去部分100h,从而使得第一调节单元主体90的外周部分地暴露。第一调节单元80可在该暴露部分处被施压和旋转。第二螺母容纳部分100d防止第二螺母102旋转和向前移动。施压单元83的(上述)第二边缘部分110a可旋转地容纳在施压单元容纳凹部(第二凹部)100e中。此外,C形的旋转限制凹槽100i形成在施压单元容纳凹部100e的内周侧上,以便与卷筒轴15的轴线偏心,并且用于将第二调节单元82的旋转限制在大约330度的范围内。换言之,第二调节单元82的第二内螺纹部分101的螺旋导程大于第一内螺纹91的螺旋导程,该第二调节单元82的旋转限制在小于360度的范围内。 第二螺母102是六边形的,并具有形成在其内周表面上的第二内螺纹部分101。该第二螺母102安装第二调节单元主体100的第二螺母容纳部分100d中,在这种状态中第二螺母102与保持在第二调节单元82中的施压单元83接触。因此,第二螺母102置于第二调节单元主体100与施压单元83之间。 旋钮部分103用于使第二调节单元82旋转。旋钮部分103包括在第二调节单元主体100上沿直线延伸的桥接部分103a;一对从桥接部分103a向后延伸的装接柱体103b;从桥接部分103a的中心向后延伸的轴部分103c,其插入到第一调节单元柱体90的中心孔90h中;以及从桥接部分103a的中心部展开成碗形的宽部分103d。该成对的装接柱体103b穿过通孔100f。螺纹件105旋入到装接柱体103b的后端表面中,以便将旋钮部分103固定地联接到第二调节单元主体100上。桥接部分103a和宽部分103d部分地覆盖该第一调节单80的第一调节单元主体90的前端表面。在此,通过部分地覆盖该第一调节单元80的前端部分,使得鱼线不容易缠在该第一调节单元80上。此外,因为该第一调节单元80的外周的一部分暴露并且其另一部分由覆盖部分100c来覆盖,所以可通过暴露部分来操作该第一调节单元80,同时使得鱼线不容易缠在该第一调节单元80上。 施压单元83设置在第二调节单元82与阻力机构之间并且这两者接触,并且该施压单元相对于卷筒轴15不可旋转但可沿轴向移动。施压单元83包括盘状的施压单元主体110,其具有第二边缘部分110a和带齿垫圈111,该带齿垫圈用于使得该施压单元主体110与不可旋转地安装在卷筒轴15上的传动单元81以不可旋转的方式连接。 该施压单元主体110可旋转地安装到传动单元81上,并且其包括第二边缘部分110a,该第二边缘部分110a的外周边缘容纳在施压单元容纳凹部100e。第二边缘部分110a由两个螺纹件105可旋转地保持在第二调节单元主体100上,该螺纹件用于将旋钮103固定到第二调节单元主体100上。与带齿垫圈111不可旋转地接合的接合凹部110b形成在施压单元主体110的内周部分中。此外,与旋转限制凹槽100i接合的限制突出部110c在第二边缘部分110a的前端表面上向前突伸。第二调节单元82的旋转范围通过使得该限制突出部110c与该旋转限制凹槽100i的接合从而得到限制。因此,阻力的设定值可通过限制该旋转范围从而容易地改变。而且,形成第二旋钮发声部分85的多个发声凹部85a沿周边方向间隔地形成在第二边缘部分110a的前端表面上,但除了限制突出部110c形成的位置之外。 该带齿垫圈111设置用于使得施压单元主体110相对于卷筒轴15不可旋转。更具体地说,带齿垫圈111不可旋转地安装到相对于卷筒轴15不可旋转的传动单元81上,由此使得施压单元83相对于卷筒轴15不可旋转。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落合浩士,齐藤启,北崎友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