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改良型颅底凹陷并发寰枢椎脱位的后路复位固定系统。
技术介绍
1、颅底凹陷症是一种常见的颅颈交界区畸形,常常并发寰枢椎脱位,枢椎齿状突向上、向后移位,陷入颅底,导致延髓、高位颈脊髓、小脑、后组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从而产生相应的神经损伤症状,甚至瘫痪、危及生命。
2、目前,对于颅底凹陷并发寰枢椎脱位的治疗,通常是在寰枢关节松解的基础上采用经口前路或后路进行复位内固定枕颈融合术,而其中后路手术因为感染风险较小,被广泛接受,术中主要是在松解、颅骨牵引的基础上向前向下按压枢椎,使颅骨相对后移、后旋来实现复位。然而该复位操作过程中的按压枢椎这一关键性动作的力度控制完全基于外科医生手法,而且必须在按压复位的同时在颅骨上钻孔并锁紧内固定系统以维持复位效果。该复位过程必须一次完成到位,较易造成医源性脊髓损伤。
3、如专利号为cn2022110523306,专利名称为一种枕颈脱位复位器械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用于颅底凹陷并发寰枢椎脱位的后路复位的固定器结构,其整个复位过程可控,但是缺乏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型颅底凹陷并发寰枢椎脱位的后路复位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枕骨板(1)、连接棒(2)和锁付组件(3),所述枕骨板(1)用于与枕骨连接,所述连接棒(2)用于与枢椎连接,所述枕骨板(1)与所述连接棒(2)可转动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型颅底凹陷并发寰枢椎脱位的后路复位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齿轴(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良型颅底凹陷并发寰枢椎脱位的后路复位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12)设有两个第一齿圈(1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良型颅底凹陷并发寰枢椎脱位的后路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型颅底凹陷并发寰枢椎脱位的后路复位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枕骨板(1)、连接棒(2)和锁付组件(3),所述枕骨板(1)用于与枕骨连接,所述连接棒(2)用于与枢椎连接,所述枕骨板(1)与所述连接棒(2)可转动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型颅底凹陷并发寰枢椎脱位的后路复位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齿轴(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良型颅底凹陷并发寰枢椎脱位的后路复位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12)设有两个第一齿圈(1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良型颅底凹陷并发寰枢椎脱位的后路复位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22)包括第一座体(221)、连接座体(222)和第二座体(2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良型颅底凹陷并发寰枢椎脱位的后路复位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付组件(3)包括:调节螺钉(31);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银顺,陶晖,刘畅,高松森,王世杰,张晶晶,曹云,申才良,白艳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