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图评价的,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用户感知的微地图评价方法,用于实现自媒体时代的微地图评价。
技术介绍
1、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激发了大众群体对与参与地图制作的迫切希望,也由此导致地图制作的主体开始由专业制图者转变为普通大众。微地图作为自媒体时代的产物,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地图在满足大众需求方面的不足。作为一个大众化的地图产品,微地图平台可以很好的实现普通大众制作地图、传播地图、使用地图的美好盼望。其核心是制图群体的低门槛与地图传播的自媒体化,即使得普通大众能够像创建和分享自媒体内容(例如微博、抖音等)一样,轻松地制作、传播和使用地图。
2、但是,在微地图的传播和应用中,必须考虑地图是否可以准确反应空间信息,同时能否提供清晰且易于理解的视觉表达。当地图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功能性与可读性,才可以进行更广泛的传播与使用。因此,为了提升用户制图质量、传播效率与用户体验,确保地图在各类场景应用中的有效性,需要对地图进行全面且准确的评价。
3、现有的地图评价主要涉及三类:一是对于地图进行客观性评价,评价其地图的数学精度、主要要素质量及其结构的正确性、地理精度和整饰质量等,如顾及高影响力的矢量地图评价,此外,还有对地图信息进行客观的评价,此类方法可以很好的评估地图本身的专业质量,但忽略了大众制图背景下的用户参与制图、用图、传图的需求背景;二是基于用户的地图质量评价,即考虑用户的主观感受对其地图进行主观评价,如在评价体系上从不同角度建立了网络地图的评价体系,基于用户感知对地图信息进行评价等,该类方法可以很好的适
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充分考虑用户感知的微地图评价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用户感知的微地图评价方法,在顾及整体用户感知的情况下,从微地图的功能性、可靠性、美观性、说明性、满意度五个方面提取用户对于微地图的地图感知特征,以获取微地图在不同评价维度下的评价结果,解决了自媒体时代微地图评价方法缺失的问题,以更好的服务于微地图的制作与传播。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基于用户感知的微地图评价方法方法,包括:
4、s 1:基于马斯洛人生需求,构建微地图五维一体的评价指标体系;
5、s2:基于上述微地图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微地图评价数据集;
6、s3:构建微地图评价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构建好的微地图评价数据集对其进行模型训练;
7、s4:使用训练好的微地图评价模型对微地图进行评价,输出评价结果。
8、步骤s2进一步包括:
9、s21:进行微地图对比评价,确定对比结果,构建微地图对比评价数据集;s22:构建微地图对比评价网络模型,使用s21构建的微地图对比评价数据集进行微地图对比评级网络模型的训练;
10、s23:使用训练好的微地图对比评价网络模型,对所有的微地图对比组别进行对比评价;
11、s24:对s23中的微地图对比评价的结果进行分组统计与归一化处理,得到微地图评价数据集。
12、步骤s21进一步包含:
13、step1:确定数据集的对比序列
14、使用深度聚类的办法,将地图数据分为20个类别;按照8:2的比例,随机挑选出不同类与同类的对比序列。
15、step2:数据标注
16、标注开始前,对志愿者就微地图评价的指标进行了逐一的讲解,以确保数据收集中的准确性。然后在每一个指标开始之前给出以下的提示信息:
17、感谢您参与本次微地图评价的实验,您的参与对微地图的研究至关重要!接下来,您会看到多组的地图对比,请依据您的主观感受对其进行直观的选择,如果认为地图a更加具有某种特性,请选择a;如果认为地图b更加具有某种特性,请选择b;如果认为地图a和地图b的某种特性相同或者不能区分,请选择ab。现在开始地图功能性选择。
18、在志愿者充分了解微地图评价背景后,开始将这些地图对比序列逐一展示,让每个志愿者依据各自的认知进行选择采用了预热的机制,即在开始正式选择前,随机选择5组对比序列供志愿者进行实验,但不进行记录。
19、step3:数据处理
20、使用加权的方式进行选择结果统计,labeli为对比序列i的标签,计算公式如下:
21、
22、其中p(ai)、p(bi)、p(abi),分别为地图对比序列i的选择a、b或ab的加权值:
23、
24、其中wi(ta)、wi(tb)、wi(tab)分别代表选择的时间的加权值,计算公式如下:
25、
26、最终通过加权统计的方式,确定最终的标签。
27、步骤s24进一步包含:
28、step1:加权统计
29、统计每一张微地图被完全确认的次数na,被确认为和其他地图指标相同的次数nab。依据统计的选中情况,计算加权选中次数,计算公式如公式4所示。
30、ni=na×2+nab×1 (公式4)
31、step2:归一化
32、对加权选中次数n进行归一化,将其归一化至0-10区间,保留两位小数,作为地图i的最终评价得分。计算公式如公式5所示。
33、
34、进一步的,微地图的评价指标中的微地图的功能性是指地图的实用性,包括地图信息的准确性、易用性以及是否能有效地帮助用户达到其查找、导航或分析的目的;可靠性是指:用户是否可以信赖该地图,更愿意相信哪幅地图上所表示的信息是真实的;美观性是指地图的视觉吸引力,包括颜色搭配、元素布局和整体设计的和谐度;说明性是指:在使用地图交流过程中,不同用户是否可以更加直接、清晰的读懂地图;满意度是指综合其它各个维度后,用户对地图的总体评价是否满意。
35、进一步的,微地图对比评价网络模型是指一个由权值共享的孪生vmamba(视觉状态空间网络结构)组成。
36、进一步的,微地图评价网络模型是由一个kan-vmamba(kolmogorov-arnold视觉状态空间网络结构)网络组成。
37、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用户感知的微地图评价方法,该方法易于实现,可以在充分顾及用户感知的情况下,准确且高效的评价微地图,解决了现有的地图评价体系和方法不能满足微地图的评价需求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用户感知的微地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用户感知的微地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微地图五维一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微地图的功能性、可靠性、美观性、说明性、安全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基于用户感知的微地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S3,S4中对于每个微地图评价指标分别进行相关评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用户感知的微地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微地图评价数据集构建在微地图对比评价模型的评价基础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基于用户感知的微地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微地图对比评价模型,由权值共享的孪生VMamba网络进行微地图对比特征提取,随后进行特征拼接与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基于用户感知的微地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微地图评价模型利用VMamba进行特征提取,特征使用KAN进行回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用户感知的微地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用户感知的微地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微地图五维一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微地图的功能性、可靠性、美观性、说明性、安全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基于用户感知的微地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s3,s4中对于每个微地图评价指标分别进行相关评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用户感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浩文,王卓,应申,李精忠,王小龙,马文骏,杨绮丽,郭仁忠,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