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极板流道结构、燃料电池双极板及氢燃料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96213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7 2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极板流道结构、燃料电池双极板及氢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极板流道结构,在电池极板上设置多条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且在第一流道上串联多个位于电池极板上,且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一流道的传质腔室,第二流道的横截面小于第一流道的横截面面积。传质腔室较大的横截面为工质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使得工质能够在其中更好地混合和扩散,从而提高传质速率和效率。由于第二流道的横截面较小,当工质流经第二流道时,会产生较高的流速和压强,与第一流道形成明显的压强差,促进了第一流道内的工质向电池的膜电极渗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极板流道结构、燃料电池双极板及氢燃料电池


技术介绍

1、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转换装置,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分布式发电系统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其中,双极板作为燃料电池的关键组件之一,不仅承担着气体分配、电流传导及电池堆结构支撑等多重功能,其材料选择与设计直接关系到燃料电池的性能、成本及可靠性。

2、目前,燃料电池广泛采用的双极板材料主要包括注塑石墨双极板和柔性石墨双极板。石墨材料因其良好的导电性、耐腐蚀性和一定的耐高温性能而被广泛应用。然而,石墨双极板存在显著的局限性:一方面,其厚度和重量相对较大,这不仅增加了燃料电池电堆的整体体积和重量,限制了燃料电池在轻量化、小型化方向的发展,也提高了运输和安装的成本;另一方面,石墨材料的机械强度相对较低,在遭受外力冲击时易发生破裂,从而影响燃料电池电堆的整体结构完整性和运行安全性,严重时可能导致电池失效。

3、鉴于石墨双极板的上述不足,业界开始探索更为理想的双极板材料。金属板因其重量轻、体积小、强度高以及良好的可回收性等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料电池极板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池极板上设有多条第一流道和至少一条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上串联连通多个位于电池极板上且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流道的传质腔室,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流道之间设置一条第二流道,且所述第二流道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流道的横截面面积,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通入工质后形成压强差,促进工质向电池的膜电极渗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燃料电池极板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呈长条形,多个所述传质腔室间隔且呈直线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燃料电池极板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分成横截面不同的多个第一传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极板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池极板上设有多条第一流道和至少一条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上串联连通多个位于电池极板上且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流道的传质腔室,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流道之间设置一条第二流道,且所述第二流道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流道的横截面面积,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通入工质后形成压强差,促进工质向电池的膜电极渗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燃料电池极板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呈长条形,多个所述传质腔室间隔且呈直线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燃料电池极板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分成横截面不同的多个第一传质段和多个第二传质段,所述第一传质段和所述第二传质部交替设置,且所述第一传质部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传质部横截面。

4.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阳黄猛刘智亮张永王思偲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