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胶体DLVO理论的絮凝泥沙颗粒间距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96123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7 21:45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胶体DLVO理论的絮凝泥沙颗粒间距计算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步骤一:确定单颗粒泥沙粒径;步骤二:确定两泥沙颗粒间的引能;步骤三:确定两泥沙颗粒间的斥能;步骤四:确定两颗粒间的综合作用能;步骤五:计算低电解质浓度下的两泥沙颗粒的间距;步骤六:计算中电解质浓度情况下的两泥沙颗粒的间距。本申请针对的是两个粒径近似相同的球形细颗粒泥沙,从胶体稳定理论(DLVO理论)层面给出两球形等粒径细颗粒泥沙发生絮凝的间距计算方法,对于进一步了解粘性细颗粒泥沙絮凝过程、沉降特性及输移过程提供较好的支撑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细颗粒泥沙运动计算领域,涉及一种基于胶体dlvo理论的絮凝泥沙颗粒间距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含有电解质的水体中,细颗粒泥沙会吸附阳离子而形成双电层,同时受范德华(van der waals)引力和双电层斥力的作用。范德华引力与颗粒间表面电荷密度无关,但双电层斥力取决于悬液中电解质的组成及浓度,与颗粒的表面电荷密度密切相关。当范德华引力大于双电层斥力时,泥沙颗粒就发生絮凝;反之,则分散。粘性细颗粒泥沙是黏土、底泥、有机物和水组成的混合物,广泛存在于河流、水库、河口及海岸水体中。由于粘性细颗粒泥沙较细,自身电化学性质显著,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碰撞粘结形成泥沙絮团。对于诸如水库等水流条件较弱的区域而言,泥沙絮团的形成改变了泥沙颗粒的沉降性能,进而影响库区泥沙的淤积和使用寿命,降低水库防洪和蓄洪能力。

2、为了进一步了解粘性细颗粒泥沙运动过程中的絮凝发育过程和机理,有必要对于粘性细颗粒泥沙运动过程中的距离变化过程进行计算,识别在不同浓度电解质水体中的细颗粒泥沙间距计算方法差异,这有助于提高对于细颗粒泥沙运动中的输移、沉降的认识,同时为分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胶体DLVO理论的絮凝泥沙颗粒间距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胶体DLVO理论的絮凝泥沙颗粒间距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的实现方式为,利用室内泥沙颗粒分析仪器测定单颗粒泥沙粒径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胶体DLVO理论的絮凝泥沙颗粒间距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的实现方式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胶体DLVO理论的絮凝泥沙颗粒间距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的实现方式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胶体DLVO理论的絮凝泥沙颗粒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胶体dlvo理论的絮凝泥沙颗粒间距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胶体dlvo理论的絮凝泥沙颗粒间距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的实现方式为,利用室内泥沙颗粒分析仪器测定单颗粒泥沙粒径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胶体dlvo理论的絮凝泥沙颗粒间距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的实现方式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胶体dlvo理论的絮凝泥沙颗粒间距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的实现方式如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超楠李昶周曼赵昕任实杨成刚高宇陈芳李思璇肖扬帆陈柯兵时玉龙曾斌郭率齐家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