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藓结皮种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395218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7 2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人工藓结皮种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如下步骤:采集藓结皮同区无结皮地块的土壤灭菌后作为培养基土壤,调控培养基土壤的含水量为20%~22%;将野生藓结皮种源均匀撒于培养基土壤表面完成接种,于温度15℃~35℃、空气湿度30%~100%条件下培养30天~40天;培养结束后采集人工藓结皮,于20℃~30℃干燥后粉碎获得人工藓结皮种源。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获得的人工藓结皮种源在野外培养藓结皮提高了株密度和盖度的增长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工程,具体涉及一种人工藓结皮种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生物结皮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健康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藓结皮是生物结皮演替的高级阶段,在改善土壤理化属性、调节土壤水分入渗和地表径流、防止土壤侵蚀和风蚀沙化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其次,藓结皮还可通过影响种子的萌发和幼苗定植进而影响维管植物生长和健康。因此,保持一定盖度的藓结皮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生物结皮盖度降低,其固碳、固氮、水土保持及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退化或消失,严重威胁旱区生态系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通常,退化的藓结皮自然恢复过程极为缓慢,难以满足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的需求,已有研究证实人工接种并辅以一定培育措施可显著促进藓结皮盖度及其生态功能的恢复,但高活力种源的制备是藓结皮人工修复的关键。

2、现有技术中,多直接采集野生藓结皮1cm左右土层,后放置于自然阴凉环境中干燥,但是环境温度不同会导致藓类本身出现不同的生理反应来适应其本身干燥过程,使藓类体内积累的物质发生转变,进而影响其营养繁殖能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藓结皮种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藓结皮种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种培养并采收之后的粉碎过程中温度设置为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藓结皮种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种后培养条件为:昼/夜温度20℃~30℃/10℃~15℃、空气湿度50%~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藓结皮种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种后进行水分管理:维持土壤含水量为20%~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藓结皮种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基土壤制备过程为:采集时挖取表层0cm~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藓结皮种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藓结皮种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种培养并采收之后的粉碎过程中温度设置为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藓结皮种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种后培养条件为:昼/夜温度20℃~30℃/10℃~15℃、空气湿度50%~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藓结皮种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种后进行水分管理:维持土壤含水量为20%~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藓结皮种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基土壤制备过程为:采集时挖取表层0cm~20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允格张珺雨许明祥高丽倩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