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过滤副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94988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7 21:37
本技术涉及过滤槽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循环过滤副槽结构,包括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壳体、内置腔、回水口、掏渣口、排液口、出水口和水隔,所述壳体的内部设计有内置腔,所述壳体顶部的一侧固定有回水口。本技术通过设置有除油结构,该装置采用迷宫式隔板结构,通过挡板、下隔板和上隔板将该装置内部分割成多个区域,漂浮的油污会随着液体通过下隔板的上端溢流到下一个隔离区域,液体中的油污一般都集中在此区域,并通过除油管去除,使溶液达到过滤油污杂质的目的,使溶液能重复循环使用,实现了该装置具有过滤油污杂质的功能,提高了该循环过滤副槽结构在使用时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过滤槽,特别涉及一种循环过滤副槽结构


技术介绍

1、现有很多喷淋副槽内没有安装接渣桶以及做迷宫式隔板结构,流经副槽的液体携带的油污杂质没有得到很好的过滤就被水泵抽出,不仅对水泵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而且对管道上安装的过滤器造成负担。本专利副槽能够初步过滤掉液体中的大部分油污杂质,使整个过滤系统更加优化;

2、为此,公告号为cn21128459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循环过滤电镀槽,包括主槽、附槽及过滤机构,所述附槽及过滤机构设置在主槽的一侧,其中过滤机构位于附槽下方,且附槽底部设置有连接过滤机构的连接管,在连接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主槽其中一侧壁顶部设置有连通附槽的溢流缺口,且主槽的另一侧内壁上设置有对应溢流缺口的喷水管,其中喷水管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喷水孔,所述喷水管上设置有与过滤机构连接的回流管,其中回流管上设置有水泵,所述附槽中与溢流缺口相反位置处的侧壁顶端设置有限位缺口,其中限位缺口内设置有延伸至附槽中的l型挡板,且挡板的竖直端与主槽对应的侧壁之间构有紧邻溢流缺口的液体进口。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3、上述中的循环过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过滤副槽结构,包括外壳组件(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过滤副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掏渣口(104)和排液口(105)均在壳体(101)的两侧呈对称分布,所述出水口(106)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01)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过滤副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01)的顶端和壳体(10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下隔板(203)的底端和壳体(10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上隔板(205)的顶端和壳体(10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过滤副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3)包括提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过滤副槽结构,包括外壳组件(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过滤副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掏渣口(104)和排液口(105)均在壳体(101)的两侧呈对称分布,所述出水口(106)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01)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过滤副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01)的顶端和壳体(10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下隔板(203)的底端和壳体(10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上隔板(205)的顶端和壳体(10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过滤副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3)包括提手(301)、导流板(302)、接渣桶(303)和预留槽(304),所述提手(301)设置于内置腔(102)顶部回水口(103)的下方,所述提手(301)的内部均匀开设有预留槽(304),所述预留槽(304)的内部安装有接渣桶(303),所述接渣桶(303)的顶端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禹周俊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久理达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