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变频发电机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变频发电机减震配合座。
技术介绍
1、在进行变频发电机的生产组装时,发电机壳体内的组件在进行配合过程中通常需要配合组件架,连接配件等多种结构组件来进行组合连接,现有的电机安装位置通常焊接的支撑架进行配合,连接位置在使用时的抗震效果比较差,由于电机在使用时的震动比较大,长期使用会影响整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频发电机减震配合座,它采用全新的结构设计,主体采用两个v形结构件及主体连接柱焊接而成,在使用时能够通过两端紧固柱进行电机的安装配合,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本配合座主体结构能够进行减震,确保电机在使用过程中的整体安全性更好,耐用性更可靠,具有可靠的抗震效果,保障了变频发电机整体在使用过程中的寿命更长,能够满足多种应用环境下的安全使用需求。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变频发电机减震配合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口向右上方的第一主体支撑架,所述第一主体支撑架的左上方斜面结构上设有方向朝向右上方的主体稳定连接柱,所述主体稳定连接柱的右上端的端面上设有开口向右下方的v形第二主体支撑架,所述主体稳定连接柱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一主体支撑架和所述第二主体支撑架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主体支撑架的开口小于90度,所述第一主体支撑架的开口大于90度,所述第二主体支撑架的右侧和所述第一主体支撑架的右侧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主体支撑架的下端和所述第二主体支撑架的上端分别设有一个圆柱形整体安装紧固柱,所述第二主体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体支撑架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主体支撑架的宽度。
5、进一步的,所述组合限位配合柱和所述整体安装紧固柱均位于所述第一主体支撑架与所述第二主体支撑架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处。
6、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稳定连接柱的端面形状为长方形槽口形状,所述主体稳定连接柱的端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主体支撑架左侧端面面积的三分之二。
7、进一步的,所述整体安装紧固柱的外圆柱面上设有装配紧固组合螺纹槽。
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9、本技术采用全新的结构设计,主体采用两个v形结构件及主体连接柱焊接而成,在使用时能够通过两端紧固柱进行电机的安装配合,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本配合座主体结构能够进行减震,确保电机在使用过程中的整体安全性更好,耐用性更可靠,具有可靠的抗震效果,保障了变频发电机整体在使用过程中的寿命更长,能够满足多种应用环境下的安全使用需求,使发电机在使用时的应用范围更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频发电机减震配合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口向右上方的第一主体支撑架(1),所述第一主体支撑架(1)的左上方斜面结构上设有方向朝向右上方的主体稳定连接柱(2),所述主体稳定连接柱(2)的右上端的端面上设有开口向右下方的V形第二主体支撑架(3),所述主体稳定连接柱(2)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一主体支撑架(1)和所述第二主体支撑架(3)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主体支撑架(3)的开口小于90度,所述第一主体支撑架(1)的开口大于90度,所述第二主体支撑架(3)的右侧和所述第一主体支撑架(1)的右侧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主体支撑架(1)的下端和所述第二主体支撑架(3)的上端分别设有一个圆柱形整体安装紧固柱(4),所述第二主体支撑架(3)的上端右侧边缘位置和所述第一主体支撑架(1)的下端右侧边缘位置分别设有一个一体成型方向倾斜向上下方向外侧的组合限位配合柱(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频发电机减震配合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支撑架(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主体支撑架(3)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频发电机减震配合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频发电机减震配合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稳定连接柱(2)的端面形状为长方形槽口形状,所述主体稳定连接柱(2)的端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主体支撑架(1)左侧端面面积的三分之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频发电机减震配合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安装紧固柱(4)的外圆柱面上设有装配紧固组合螺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频发电机减震配合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口向右上方的第一主体支撑架(1),所述第一主体支撑架(1)的左上方斜面结构上设有方向朝向右上方的主体稳定连接柱(2),所述主体稳定连接柱(2)的右上端的端面上设有开口向右下方的v形第二主体支撑架(3),所述主体稳定连接柱(2)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一主体支撑架(1)和所述第二主体支撑架(3)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主体支撑架(3)的开口小于90度,所述第一主体支撑架(1)的开口大于90度,所述第二主体支撑架(3)的右侧和所述第一主体支撑架(1)的右侧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主体支撑架(1)的下端和所述第二主体支撑架(3)的上端分别设有一个圆柱形整体安装紧固柱(4),所述第二主体支撑架(3)的上端右侧边缘位置和所述第一主体支撑架(1)的下端右侧边缘位置分别设有一个一体成型方向倾斜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春花,朱本军,陈杰,刘荣江,庞军强,丁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凯普特动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