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热管理,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加热器件的冷板结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1、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亮点领域,作为新能源汽车“心脏”的动力电池,已经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电池热管理结构优化是其中关键的一环,优异的热管理方式能改善电池运行环境,延长电池寿命,甚至可以避免热失控现象的发生。
2、目前,动力电池热管理领域中的冷却以及加热方式主要包括液冷液热、液冷电热、直冷直热、直冷电热等。其中,基于整车的布置空间的限制以及成本等因素的考虑,需要同时具备冷板和加热部件的热管理方案,现有技术中,一般将冷板置于电芯的底部,将加热部件布置在电池的侧面或底部。例如,专利cn216980685.u中将加热膜粘贴布置在电芯的侧面,但此布置方式除了会降低整车空间利用率之外,还会导致加热膜表面产生异物,导致接触不良进而引起干烧,加热膜与电芯之间的粘贴胶容易老化失效,同时增加了加热膜脱落的风险,影响电芯的工作效率,均温性较差;又例如,专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加热器件(3)的冷板结构(1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加热器件(3)的冷板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件(3)在所述流道板(2)的第一表面(21)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流道(211)在所述流道板(2)的第一表面(21)的正投影的外轮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加热器件(3)的冷板结构(10),其特征在于,加热器件(3)包括至少一个加热丝(32),所述流道(2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流道(211)组成多个流道组(210),每个所述流道组(210)与至少一个所述加热丝(32)有交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加热器件(3)的冷板结构(1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加热器件(3)的冷板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件(3)在所述流道板(2)的第一表面(21)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流道(211)在所述流道板(2)的第一表面(21)的正投影的外轮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加热器件(3)的冷板结构(10),其特征在于,加热器件(3)包括至少一个加热丝(32),所述流道(2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流道(211)组成多个流道组(210),每个所述流道组(210)与至少一个所述加热丝(32)有交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加热器件(3)的冷板结构(1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流道组(210)包括总流道(211)和多个支流道(211),所述加热丝(32)在所述流道板(2)的正投影与所述多个支流道(211)在所述流道板(2)的正投影有交叠,且所述加热丝(32)在所述流道板(2)的第一表面(21)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多个支流道(211)在所述流道板(2)的正投影内,或者,所述加热丝(32)在所述流道板(2)的第一表面(21)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与所述多个支流道(211)在所述流道板(2)的第一表面(21)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有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集成加热器件(3)的冷板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2)包括间隔区(23),所述间隔区(23)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流道组(210)之间,所述加热丝(32)在所述流道板(2)的正投影与所述间隔区(23)无交叠。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加热器件(3)的冷板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丝(32)包括两个连接端子(31),所述上层板(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勇,陈小平,胡思杨,杨旭,任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