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9397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7 21:31
本技术提供一种隧道排水系统,包括第一纵向排水单元、第一横向排水单元、第二横向排水单元以及第二纵向排水单元,第一纵向排水单元用于收集路面来水并引排至洞外路基边沟,第一横向排水单元设于路面下方,用于收集路面结构底部渗水并引排至第一纵向排水单元,第二横向排水单元设于第一横向排水单元下方,用于收集围岩渗水并引排至第二纵向排水单元,第二纵向排水单元设于第二横向排水单元的下方,用于将收集到的水引排至洞外路基边沟。本申请能够保证隧道路面以上废水、围岩渗水以及隧道路面结构底部积水顺畅地排至洞外,同时还能够兼顾隧道排水结构施工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隧道排水,尤其是一种隧道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1、隧道系统排水主要有路面水引排、围岩渗水引排、路面结构下方渗水引排。其中,目前公路隧道路面的防排水体系普遍采用在路面侧边设置敞口式明沟来排放路面积水,然而,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这种敞口式明沟的设计存在一些弊端。首先,敞口式明沟的尺寸和过水断面较小、较浅,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引排运营清洗水、消防用水和其他废水的能力,导致这些废水沿路面横向漫流;其次,隧道路面的垃圾容易掉入敞口式明沟,这不仅不便清理,而且容易造成淤积和堵塞,同时也容易被车辆压坏,维护性较差。

2、对于围岩内部水,目前通常做法是安装横向hdpe波纹管将围岩渗水引排至现浇的钢筋混凝土矩形中心水沟,然而,横向hdpe排水管的长度较长,由于施工粗糙,容易导致水管破损,从而影响排水效果。矩形中心水沟采用现场浇筑的方式,施工极不便捷。

3、对于隧道路面结构底部积水,目前采取的排放积水的措施也并不完善,这影响了路面结构的耐久性。此外,隧道电缆沟的积水将对设备的运行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寒冷地区,积水可能会结冰,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措施来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纵向排水单元、第一横向排水单元、第二横向排水单元以及第二纵向排水单元,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排水单元包括两个相对设于隧道路面两侧的纵向路侧边沟,所述纵向路侧边沟用于收集路面来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排水单元还包括两个与所述纵向路侧边沟一一对应的纵向电缆沟,所述电缆沟设于对应的纵向路侧边沟的外侧,每个所述纵向电缆沟的沟底在靠近对应的纵向路侧边沟的一侧开设有纵向排水凹槽,所述纵向排水凹槽的槽底高于所述纵向路侧边沟的沟底,所述纵向电缆沟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纵向排水单元、第一横向排水单元、第二横向排水单元以及第二纵向排水单元,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排水单元包括两个相对设于隧道路面两侧的纵向路侧边沟,所述纵向路侧边沟用于收集路面来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排水单元还包括两个与所述纵向路侧边沟一一对应的纵向电缆沟,所述电缆沟设于对应的纵向路侧边沟的外侧,每个所述纵向电缆沟的沟底在靠近对应的纵向路侧边沟的一侧开设有纵向排水凹槽,所述纵向排水凹槽的槽底高于所述纵向路侧边沟的沟底,所述纵向电缆沟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纵向排水凹槽的第一预留排水孔,所述纵向路侧边沟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预留排水孔相对应的第二预留排水孔,所述纵向排水凹槽内的积水通过所述第一预留排水孔和所述第二预留排水孔引排至所述纵向路侧边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排水单元包括横向透水盲管,所述横向透水盲管设于两个所述纵向路侧边沟之间,所述横向透水盲管具有朝向所述纵向路侧边沟的排水坡度,所述纵向路侧边沟开设有供所述横向透水盲管贯穿的排水孔,所述横向透水盲管通过贯穿所述排水孔将收集的路面结构底部渗水引排至所述纵向路侧边沟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久羡张海东任爱维王海林王木群黄承友李健胡楚维孙玉龙陈志强李拼刘羿辰秦颖雾孔令桥张鑫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