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入耳式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93230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7 21:26
本技术涉及蓝牙耳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耳机主体与第一阻尼调节件,其中,耳机主体内部间隔设置有前腔与后腔,耳机主体还设有第一调音孔与第二调音孔,前腔通过第一调音孔与外界连通,后腔通过第二调音孔与外界连通;后腔的腔壁上设有通槽,通槽连通前腔与后腔;第一阻尼调节件则装设于通槽处,第一阻尼调节件用于调节透气量大小。该入耳式耳机通过在前腔与后腔之间设置连通的通槽,能有效地提高耳机的音质,并且通过在通槽处设置第一阻尼调节件,还能对该入耳式耳机进行调音,为用户提供更好地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蓝牙耳机,特别是一种入耳式耳机


技术介绍

1、入耳式耳机通常包括耳机主体,耳机主体的内部设有声腔,声腔包括互不连通的前腔与后腔,耳机主体上还设有出音口与两个调音口,出音口与其中一个调音口均与前腔连通,另一个调音口与后腔连通;在佩戴后,出音口与用户耳道内部连通,两个调音口则把耳道内部、耳机内部、以及外界联通在一起,以提高耳机音质。

2、然而上述结构中,仅靠两个调音口分别平衡耳机前腔与外部空气气压以及后腔与外部空气气压,对整体耳机音质提升效果不强,并且如果调音口还存在轻微堵塞的情况,还易导致声腔内部的气压不稳定,使音质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耳机,以有效地提升入耳式耳机音质效果。

2、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包括:

3、耳机主体,其内部间隔设置有前腔与后腔,所述耳机主体还设有第一调音孔与第二调音孔,所述前腔通过所述第一调音孔与外界连通,所述后腔通过所述第二调音孔与外界连通;所述后腔的腔壁上设有通槽,所述通槽连通所述前腔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主体上贯设有出音孔,所述耳机主体内部设有凹槽,所述出音孔设置于所述凹槽槽底,所述入耳式耳机还包括动圈组件,所述动圈组件密封安装于所述凹槽的槽口处,以形成所述前腔与所述后腔,所述腔壁包括与所述凹槽邻接的后腔底壁,所述通槽开设于所述后腔底壁,且所述通槽连通所述凹槽的槽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包括在其开设方向上依序设置的第一容置部与第二容置部,所述第一容置部的外轮廓大于所述第二容置部的外轮廓,以形成安装台阶,所述第一阻尼调节件装设于所述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主体上贯设有出音孔,所述耳机主体内部设有凹槽,所述出音孔设置于所述凹槽槽底,所述入耳式耳机还包括动圈组件,所述动圈组件密封安装于所述凹槽的槽口处,以形成所述前腔与所述后腔,所述腔壁包括与所述凹槽邻接的后腔底壁,所述通槽开设于所述后腔底壁,且所述通槽连通所述凹槽的槽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包括在其开设方向上依序设置的第一容置部与第二容置部,所述第一容置部的外轮廓大于所述第二容置部的外轮廓,以形成安装台阶,所述第一阻尼调节件装设于所述安装台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调节件为尼龙网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音孔与所述第二调音孔设置于所述耳机主体的同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久高吴海全张志军权进国金爽谢浩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