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螺钉生产用冲压模具,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该螺钉生产用冲压模具,包括冲压座和底座,所述冲压座前端面靠下端处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嵌入设置有二号模具座,所述冲压座内部中点处转动设置有内盘,所述内盘包括顶盘,所述顶盘下端固定设置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下端靠后侧固定设置有半圆盘,所述顶盘、连接盘和半圆盘内部贯通形成放置空腔,所述放置空腔内部顶端面嵌入设置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下端设置有多个连接弹簧且连接弹簧远离推动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制座。该模具能够实现两组螺钉的同时冲压且无需单次冲压完成一个螺钉后就进行取模、放模的操作步骤,加快了冲压工序,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压模具,具体为一种螺钉生产用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1、传统的冲压螺钉的冲压模具包括一个下模具和一个上模具,下模具的上端面设有与螺杆形状吻合的盲孔即下模腔,上模具的下端面设有圆柱凹坑,凹坑的坑顶设有六棱柱凸起,圆柱凹坑和六棱柱凸起之间的空腔构成与内六角螺钉的头部形状吻合的上模腔,上下两个模腔的中心线重合。将下模具固定,并将一根圆棒放入下模腔内,圆棒长度大于下模腔的高度,而上模具与冲头固定,驱动冲头使得两个模具合模,就能将圆棒冲压成一个内六角螺钉。
2、现有技术的冲压模具存在以下缺陷:每冲压成型一个螺钉,需要单独进行开模、装料、冲压合模、再开模、脱模五个步骤,需要冲压多少螺钉就需要反复操作多少次,速度慢、效率低,无法连续冲压成型;其次,由于放料时,圆棒从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放入,这样,放料前、开模时,如果开模幅度过小,两个模具之间距离不够,人们很难将圆棒放入,但如果开模幅度太大,会加大开模、合模时冲头的行程,耗费更多的时间,进一步降低效率,而且,在两个模具之间放料,存在一定危险性,万一冲头不慎启动,可能砸伤人手。</p>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钉生产用冲压模具,包括冲压座(3)和底座(7),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座(3)前端面靠下端处开设有通孔(4),所述通孔(4)内嵌入设置有二号模具座(9),所述冲压座(3)内部中点处转动设置有内盘(19),所述内盘(19)包括顶盘(1901),所述顶盘(1901)下端固定设置有连接盘(1902),所述连接盘(1902)下端靠后侧固定设置有半圆盘(1903),所述顶盘(1901)、连接盘(1902)和半圆盘(1903)内部贯通形成放置空腔(1904),所述放置空腔(1904)内部顶端面嵌入设置有推动板(28),所述推动板(28)下端设置有多个连接弹簧(12)且连接弹簧(12)远离推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钉生产用冲压模具,包括冲压座(3)和底座(7),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座(3)前端面靠下端处开设有通孔(4),所述通孔(4)内嵌入设置有二号模具座(9),所述冲压座(3)内部中点处转动设置有内盘(19),所述内盘(19)包括顶盘(1901),所述顶盘(1901)下端固定设置有连接盘(1902),所述连接盘(1902)下端靠后侧固定设置有半圆盘(1903),所述顶盘(1901)、连接盘(1902)和半圆盘(1903)内部贯通形成放置空腔(1904),所述放置空腔(1904)内部顶端面嵌入设置有推动板(28),所述推动板(28)下端设置有多个连接弹簧(12)且连接弹簧(12)远离推动板(28)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制座(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钉生产用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上端面两侧前后端位置均固定设置有导向杆(1),所述导向杆(1)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安装板且安装板上端面中点处固定设置有液压推杆(11),所述冲压座(3)滑动套接在四个导向杆(1)上且上表面与液压推杆(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钉生产用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座(3)上端面一侧固定设置有一号伺服电机(10)且一号伺服电机(10)输出端固定设置有二号齿轮1(8),所述顶盘(1901)外壁等间距环绕设置有多个二号齿块(29)且与二号齿轮(18)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钉生产用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模具座(9)包括上盘(901),所述上盘(901)下端固定设置有下盘(902),所述上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平,郑惠,黄卫东,韩嫦娥,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寸金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