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电网,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电源与柔直变流器协同的电压支撑方法。
技术介绍
1、配电网处于电网末端,承担着分配电能的作用。因此,其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配电网逐步朝着“主动化”、“多源化”和“闭环化”的方向发展,大量的电力电子变流器开始接入配电网,使得原本被动、无源和开环的配电网变成主动、有源和闭环配电网。分布式电源(dg,distribution generator)的渗透率逐年提高,多端配电网之间也逐渐通过柔性直流变流器(柔直变流器)实现柔性互联。
2、在配电网中,电力电子变流器是低惯量元件,其在电网故障下脱网会对电网造成诸多负面影响。针对此问题,各国政府和各电力公司纷纷出台了变流器低电压故障穿越准则,要求变流器在电网故障期间保持并网,并且向电网注入足额无功功率,支撑变流器并网点电压。然而此类准则基本是针对线路呈感性的输电网,对于线路呈阻性的配电网适配性差。
3、dg的容量通常只有电网容量的25%,电流输出能力弱。在配电网上游发生两相接地故障时,d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布式电源与柔直变流器协同的电压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电源与柔直变流器协同的电压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主动配电网包括电网1、电网2、柔直变流器T1、柔直变流器T2,电网1与电网2通过柔直变流器T1、柔直变流器T2互联,电网1的中性点通过电阻接地,电网2的中性点通过消弧线圈接地,柔直变流器T1与柔直变流器T2均连接至20kV直流母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布式电源与柔直变流器协同的电压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网1中,AB区段长度为L1,线路阻抗是Z1,BC区段长度为L2,线路阻抗是Z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布式电源与柔直变流器协同的电压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电源与柔直变流器协同的电压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主动配电网包括电网1、电网2、柔直变流器t1、柔直变流器t2,电网1与电网2通过柔直变流器t1、柔直变流器t2互联,电网1的中性点通过电阻接地,电网2的中性点通过消弧线圈接地,柔直变流器t1与柔直变流器t2均连接至20kv直流母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布式电源与柔直变流器协同的电压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网1中,ab区段长度为l1,线路阻抗是z1,bc区段长度为l2,线路阻抗是z2,cd区段长度为l3,线路阻抗是z3,故障点f1位于区段ab和区段bc的交界处为故障点f1,该故障是分布式电源dg1的上游故障;在电网2中,ef区段线路长度为l4,线路阻抗是z4,fg区段长度是l5,线路阻抗是z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布式电源与柔直变流器协同的电压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柔直变流器t1与柔直变流器t2均采用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电源与柔直变流器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昱泽,郭晨,郑雪钦,张达敏,苏俊,曾汉超,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