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结构设计相关,更具体地,涉及一种2-rpr串联机器人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及设备。
技术介绍
1、机器人工作空间的大小主要是由机器人工作需求决定的,对于串联机器人来说在工作空间满足实际需求的情况下,进行机器人参数优化能够提高机器人的空间可达性,使机器人结构更加紧凑,减轻机器人的重量,降低制造成本。而优化后的工作空间利用率更高,更贴合实际工作需求。
2、2024年,伞红军等人对delta并联机器人进行了参数优化设计,通过建立包络惩罚函数,采用多元非线性拟合与线性加权组合法得到运动学性能评价函数,结合条件数分布特性和失真约束条件建立优化模型,利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相较于优化前,优化后可达工作空间体积减小14.26%。2024年,许辰雨等人对新型4rpur并联机器人使用woa算法进行了参数尺寸综合优化,使工作空间边界光滑、对称分布。2024年,李振等使用粒子群算法对并联机器腿主要结构参数开展了优化研究,优化后的机械腿工作空间体积增大了69.83%。2014年甘屹等人在给定工作空间的情况下,利用遗传算法对6r型机器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2-RPR串联机器人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RPR串联机器人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包络机器人的目标工作空间,且机器人的目标工作空间与机器人的障碍空间不重合,则确定系数k为1;否则确定系数k为1.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RPR串联机器人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机器人的工作空间是否包络机器人的目标工作空间时,截取机器人工作空间中Y=0、Z=d1和Z=d2这三个平面进行判断即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2-RPR串联机器人的参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2-rpr串联机器人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rpr串联机器人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包络机器人的目标工作空间,且机器人的目标工作空间与机器人的障碍空间不重合,则确定系数k为1;否则确定系数k为1.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rpr串联机器人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机器人的工作空间是否包络机器人的目标工作空间时,截取机器人工作空间中y=0、z=d1和z=d2这三个平面进行判断即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2-rpr串联机器人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y=0截面:从截面最右端的点出发,即x坐标最大的点xmax,记录该点坐标为(xmax,z0),接着在z坐标在范围(z0-h/2,z0+h/2)且x坐标小于xmax-l/2内工作空间所有点中寻找x坐标最大的点,记录该点的x坐标的值x0,此时就确定了目标工作空间在该截面的最佳位置,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x0,z0+h/2),b(x0,z0-h/2),c(x0+l,z0-h/2),d(x0+l,z0+h/2),由于ab两点的横坐标的值是工作空间左边轮廓凹点的横坐标值,因此ab形成的线段必定包含在机器人工作空间内,而cd两点则需要进行判断,寻找横坐标为x0+l/2下的工作空间的点的纵坐标是否同时存在小于c点纵坐标和大于d点纵坐标的点,若均存在点满足要求,说明cd形成的线段也必定包含在机器人工作空间内,这就意味着由abcd四点形成的矩形包含在机器人工作空间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2-rpr串联机器人的参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世豪,梁浩鹏,钟鸣,唐小卫,闫蓉,彭芳瑜,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