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用于车辆的驾驶员座位的气囊以及气囊模块、车辆乘员安全系统和具有这种气囊的车辆技术方案_技高网

用于车辆的驾驶员座位的气囊以及气囊模块、车辆乘员安全系统和具有这种气囊的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90413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3 1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尤其是多轮辙车辆的驾驶员座位的气囊(100),所述气囊具有一个侧面织物幅(10)和一个主织物幅(20),所述侧面织物幅和主织物幅的边缘(11、21)这样彼此缝合,使得形成气囊容积,所述侧面织物幅(10)具有两个翼部区段(13)和一个中间区段(14),所述翼部区段分别形成气囊(100)的一个侧壁,所述中间区段连接各翼部区段(13),并且所述主织物幅(20)包括上部区段(25)和下部区段(24),所述上部区段和下部区段与翼部区段(13)缝合并且通过前部区段(23)相互连接,并且在下部区段(24)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带有附加织物条(30)的活瓣(26)或设有打褶缝线(62),并且至少一个延伸穿过气囊容积的限制带(40)一方面与上部区段(25)连接并且另外一方面与活瓣(26)或打褶缝线(62)连接,以便在气囊(100)填充后的状态中形成凹入部(45)以绕过干扰轮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尤其是多轮辙车辆的驾驶员座位的气囊。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气囊模块、一种车辆乘员安全系统和一种具有这种气囊的车辆。


技术介绍

1、为了在发生事故或碰撞的情况下保护车辆乘员,多年来使用安全气囊,其具有在碰撞时自动在车辆乘员前方展开的气囊。在此区分驾驶员侧气囊和副驾驶员侧气囊。副驾驶员侧气囊通常设置在仪表板中并且与设置在方向盘中的驾驶员侧气囊相比具有更大的气囊容积。因此,它们具有更大的约束面(rückhaltefläche)并且因此提供相对更好的保护。将气囊安装在为这种副驾驶员气囊提供足够空间的仪表板中对于驾驶员侧气囊而言是困难的。尽管如此,人们仍致力于改善驾驶员侧气囊的保护作用。在此也考虑在驾驶员侧将气囊安置在仪表板中。问题在于,设置在仪表板前方的方向盘会妨碍这种驾驶员侧气囊的展开。同样,在副驾驶员侧气囊的情况下,例如用于车辆乘员娱乐的大显示器或大显示屏会妨碍已知的副驾驶员气囊的展开。


技术实现思路

1、在此背景下,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尤其是多轮辙车辆的驾驶员座位的气囊,该气囊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以副驾驶员气囊的作用方式为基础。此外,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气囊模块、一种车辆乘员安全系统以及一种具有这种气囊的车辆。

2、根据本专利技术,任务在气囊方面通过权利要求1或8的技术方案来解决。在气囊模块、车辆乘员安全系统和车辆方面,上述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3、14或15的技术方案来解决。

3、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基于以下构思: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尤其是多轮辙车辆的驾驶员座位的气囊,所述气囊具有一个侧面织物幅(seitenstoffbahn)和一个主织物幅(hauptstoffbahn)。所述侧面织物幅和主织物幅的边缘这样彼此缝合,使得形成气囊容积。侧面织物幅在此包括两个翼部区段和一个中间区段,所述翼部区段分别形成气囊的一个侧壁,所述中间区段将所述翼部区段相连接。所述主织物幅包括上部区段和下部区段,所述上部区段和下部区段与翼部区段缝合并且通过前部区段相互连接,并且在主织物幅的下部区段中还设置有带有附加织物条的活瓣或打褶缝线(raffnaht,打裥接缝/收褶缝线)。至少一个延伸穿过气囊容积的限制带一方面与上部区段连接并且另外一方面与活瓣或打褶缝线连接,以便在气囊填充后的状态中形成凹入部以绕过干扰轮廓。

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囊具有简单的结构,气囊容积基本上通过侧面织物幅和主织物幅形成。在此侧面织物幅的翼部区段在气囊填充后的状态中分别形成气囊的一个侧壁。侧面织物幅的中间区段可以基本上设置在仪表板的区域中并且优选容纳气体发生器或与气体发生器处于流动连通,以便从侧面织物幅的中间区段开始为气囊充气。

5、主织物幅与侧面织物幅优选这样缝合,使得主织物幅以其上部和下部区段分别形成填充后的气囊的上侧和下侧。主织物幅的将上部区段与下部区段连接的前部区段优选形成填充后的气囊的前表面。前部区段因此优选朝向车辆乘员,尤其是朝向驾驶员。主织物幅的上部区段和下部区段分别与侧面织物幅的翼部区段之一缝合。这尤其是适用于优选彼此缝合以形成气囊容积的区段的外边缘。

6、本文描述的气囊特别适合于设置在车辆的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仪表板内。通过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囊中提供的、在气囊填充后的状态中的凹入部在此有利地实现:气囊能够围绕方向盘展开并且在此绕过作为干扰轮廓的方向盘。因此气囊可以不受阻碍地展开。通过使气囊绕过干扰轮廓、尤其是方向盘,产生另一优点。即,当车辆乘员或车辆乘员陷入填充后的气囊中时,气囊可以基于凹入部而越过方向盘并且支撑在方向盘上。如果气囊也侧向地包围干扰轮廓,则还实现了在填充后的状态中对气囊的引导,这导致气囊的高稳定性。替代地,气囊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副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仪表板内并且通过在气囊填充后的状态中在气囊中提供的凹入部可以有利地实现:气囊可以围绕显示器展开并且在此绕过作为干扰轮廓的显示器。

7、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囊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规定,这样确定所述限制带的尺寸,使得在气囊充气时主织物幅的上部区段和下部区段之间的距离是限定/固定的。气囊的如此被限制的部分基本上形成填充后的气囊的桥接区段,该桥接区段包围或桥接干扰轮廓。在此这样确定限制带提供的限制的尺寸,使得气囊的一部分、尤其是主织物幅的一个区段这样被拉向上部区段方向,以至于桥接区段拱起超过干扰轮廓。随后桥接区段可以过渡到主要接收车辆乘员的作用区段中。

8、可以规定,所述附加织物条这样与下部区段连接,使得活瓣与下部织物条在无折叠的状态中在不同的平面内延伸。活瓣尤其是可以由延伸穿过主织物幅的下部区段的异形的切口或狭缝形成。具体而言,活瓣可以由主织物幅下部区段中的大致呈u形的狭缝限定,该狭缝的狭缝边缘与附加织物条连接。以这种方式提供几何形状预定的凹入部。

9、替代或附加地可以规定,主织物幅在下部区段中借助打褶缝线与附接织物幅连接。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的该实施方式中,主织物幅是两件式的,其中,主织物幅的较小部分由附接织物幅形成。附接织物幅单独生产或从织物幅中切割出并且优选借助打褶缝线与主织物幅连接。打褶缝线有针对性地将主织物幅的材料收紧,从而在气囊填充时形成凹入部。

10、特别优选的是,干扰轮廓是方向盘,凹入部这样构造,使得气囊在填充后的状态中侧向地围绕方向盘并且延伸越过方向盘的前侧。一方面,围绕方向盘的侧向延伸确保气囊的膨胀不会显著受到方向盘影响。另一方面,侧向地包围方向盘用于引导气囊并且因此用于其稳定性。由于气囊延伸越过方向盘的前侧,实现了对车辆驾驶员的有效保护。气囊在此可以支撑在方向盘的前侧上并且就此而言是相对稳定的。

11、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一个附加的限制带从侧面织物幅的中间区段延伸到主织物幅的前部区段。所述附加的限制带在气囊填充时限制在侧面织物幅的中间区段与主织物幅的前部区段之间的距离,使得在气囊填充后的状态中形成突出于前部区段的侧向延伸部。在现代车辆中,除了前部气囊外,也使用侧窗气囊来保护车辆乘员。但在特殊的碰撞情况下,例如在斜撞时,存在车辆乘员的头部在碰撞过程中进入侧窗气囊与前部气囊之间的空隙的危险,以至于侧窗气囊和前部气囊都无法充分发挥其保护作用。通过前述的侧向延伸部可以封闭在气囊与侧窗气囊之间的空隙,从而显著提高气囊的保护作用并且由此可以在斜撞情况下尤其是保护车辆乘员不与车辆的a柱直接接触。

12、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并列方面涉及一种多轮辙车辆的气囊,所述车辆具有仪表板和设置在仪表板前方的方向盘。该气囊包括桥接区段,所述桥接区段在气囊填充后的状态中从仪表板中延伸出来并且延伸越过方向盘。此外,该气囊包括作用区段,所述作用区段在气囊填充后的状态中在方向盘前方展开。该气囊可以至少在作用区段中具有后部的凹入部,所述凹入部在气囊填充后的状态中容纳方向盘。代替方向盘,气囊的桥接区段可以从仪表板中延伸出来并且延伸越过设置在仪表板前方或仪表板前缘上的显示器。

13、在本申请的范围中对该气囊的描述通常涉及其在完全填充状态中的几何形状。在此本专利技术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车辆、尤其是多轮辙车辆的驾驶员座位的气囊(100),所述气囊具有一个侧面织物幅(10)和一个主织物幅(20),所述侧面织物幅和主织物幅的边缘(11、21)彼此缝合成,使得形成气囊容积,所述侧面织物幅(10)具有两个翼部区段(13)和一个中间区段(14),所述翼部区段分别形成气囊(100)的一个侧壁,所述中间区段将所述翼部区段(13)相连接,所述主织物幅(20)包括上部区段(25)和下部区段(24),所述上部区段和下部区段与翼部区段缝合并且通过前部区段(23)相互连接,并且在下部区段(24)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带有附加织物条(30)的活瓣(26)或设有打褶缝线(62),并且至少一个延伸穿过气囊容积的限制带(40)一方面与上部区段(25)连接并且另外一方面与活瓣(26)或打褶缝线(62)连接,以便在气囊(100)填充后的状态中形成凹入部(45)以绕过干扰轮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带(40)的尺寸确定成,使得在气囊(100)充气时主织物幅(20)的上部区段(25)和下部区段(24)之间的距离是限定/固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织物条(30)与下部区段(24)连接成,使得活瓣(26)和下部织物条(30)在无折叠的状态中在不同的平面内延伸。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活瓣(26)由主织物幅(10)的下部区段(24)中的大致呈U形的狭缝(29)限定,该狭缝的狭缝边缘与附加织物条(30)连接。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织物幅(10)在下部区段(24)中借助打褶缝线(62)与附接织物幅(60)连接。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轮廓是方向盘(120),所述凹入部(45)构造成,使得气囊(100)在填充后的状态中在侧面围绕方向盘(120)延伸并且延伸越过方向盘(120)的前侧。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轮廓是显示器,所述凹入部(45)构造成,使得气囊(100)在填充后的状态中在侧面围绕显示器延伸并且延伸越过显示器的前侧。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100),其特征在于,一个附加的限制带(50)从侧面织物幅(10)的中间区段(14)延伸到主织物幅(10)的前部区段(23),该附加的限制带在气囊(100)填充时限制在侧面织物幅(10)的中间区段(14)与主织物幅(20)的前部区段(23)之间的距离,使得在气囊(100)填充后的状态中形成突出于前部区段(23)的侧向延伸部(105)。

9.多轮辙车辆的气囊(100),所述车辆具有仪表板(110)和设置在仪表板(110)前方的方向盘(120)或设置在仪表板(110)前方的显示器,该气囊(100)包括桥接区段(101)和作用区段(102),所述桥接区段在气囊(100)填充后的状态中从仪表板(110)延伸出来并且延伸越过方向盘(120)或显示器,所述作用区段在气囊(100)填充后的状态中在方向盘(120)或显示器前方展开,该气囊(100)至少在作用区段(102)中具有后部的凹入部(45),所述凹入部在气囊(100)填充后的状态中容纳方向盘(120)或显示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囊(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桥接区段(101)中设置有至少一个限制带(40),该限制带限制桥接区段(101)的展开,以便形成后部的凹入部(45)。

11.根据权利要求9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100),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侧向延伸部(105),该侧向延伸部在气囊(100)填充后的状态中封闭在作用区段(102)与侧窗气囊(70)之间的空隙。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0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构造。

13.用于内置于仪表板(110)中、尤其是在方向盘(120)或显示器后面内置于仪表板中的气囊模块,该气囊模块具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100)和与该气囊(100)流体密封地连接的气体发生器。

14.车辆乘员安全系统,其具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100)或气囊模块。

15.车辆,其具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100)、气囊模块和/或车辆乘员安全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用于车辆、尤其是多轮辙车辆的驾驶员座位的气囊(100),所述气囊具有一个侧面织物幅(10)和一个主织物幅(20),所述侧面织物幅和主织物幅的边缘(11、21)彼此缝合成,使得形成气囊容积,所述侧面织物幅(10)具有两个翼部区段(13)和一个中间区段(14),所述翼部区段分别形成气囊(100)的一个侧壁,所述中间区段将所述翼部区段(13)相连接,所述主织物幅(20)包括上部区段(25)和下部区段(24),所述上部区段和下部区段与翼部区段缝合并且通过前部区段(23)相互连接,并且在下部区段(24)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带有附加织物条(30)的活瓣(26)或设有打褶缝线(62),并且至少一个延伸穿过气囊容积的限制带(40)一方面与上部区段(25)连接并且另外一方面与活瓣(26)或打褶缝线(62)连接,以便在气囊(100)填充后的状态中形成凹入部(45)以绕过干扰轮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带(40)的尺寸确定成,使得在气囊(100)充气时主织物幅(20)的上部区段(25)和下部区段(24)之间的距离是限定/固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织物条(30)与下部区段(24)连接成,使得活瓣(26)和下部织物条(30)在无折叠的状态中在不同的平面内延伸。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活瓣(26)由主织物幅(10)的下部区段(24)中的大致呈u形的狭缝(29)限定,该狭缝的狭缝边缘与附加织物条(30)连接。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织物幅(10)在下部区段(24)中借助打褶缝线(62)与附接织物幅(60)连接。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轮廓是方向盘(120),所述凹入部(45)构造成,使得气囊(100)在填充后的状态中在侧面围绕方向盘(120)延伸并且延伸越过方向盘(120)的前侧。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轮廓是显示器,所述凹入部(45)构造成,使得气囊(100)在填充后的状态中在侧面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施密德P·马尔恰克高田英久
申请(专利权)人:ZF汽车业德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