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器限位结构。
技术介绍
1、现有转向器的限位结构与转向器壳体装配,通过限制内拉杆球头底座的极限位置来控制转向器的行程。但是现有的技术方案由于限位结构的机械结构及尺寸设计不合理,会导致转向器在工作到极限位置时内拉杆球头座挤压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与转向器壳体之间产生两个受力面,限位结构受力变形后与转向器壳体之间容易出现非正常磨损,甚至使限位结构的橡胶部分被转向器壳体剪切,导致限位结构的性能下降;而磨损掉落的橡胶存在掉入齿轮齿条和助力机构位置中的风险,从而导致转向器转向卡滞、手感变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向器限位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转向器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圈、内拉机构、齿条和转向器壳体;所述限位圈与所述转向器壳体适配卡接,所述齿条穿过所述限位圈,并与所述内拉机构连接,所述内拉机构与所述限位圈抵接,所述限位圈、所述内拉机构和所述齿条均设置在所述转向器壳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器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圈(1)、内拉机构(2)、齿条(3)和转向器壳体(4);所述限位圈(1)与所述转向器壳体(4)适配卡接,所述齿条(3)穿过所述限位圈(1),并与所述内拉机构(2)连接,所述内拉机构(2)与所述限位圈(1)抵接,所述限位圈(1)、所述内拉机构(2)和所述齿条(3)均设置在所述转向器壳体(4)内,所述限位圈(1)的外径小于所述转向器壳体(4)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转向器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圈(1)包括限位圈抵接部(11)和限位圈挤压部(12),所述限位圈抵接部(11)和所述限位圈挤压部(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器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圈(1)、内拉机构(2)、齿条(3)和转向器壳体(4);所述限位圈(1)与所述转向器壳体(4)适配卡接,所述齿条(3)穿过所述限位圈(1),并与所述内拉机构(2)连接,所述内拉机构(2)与所述限位圈(1)抵接,所述限位圈(1)、所述内拉机构(2)和所述齿条(3)均设置在所述转向器壳体(4)内,所述限位圈(1)的外径小于所述转向器壳体(4)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转向器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圈(1)包括限位圈抵接部(11)和限位圈挤压部(12),所述限位圈抵接部(11)和所述限位圈挤压部(12)均为环状结构,所述限位圈抵接部(11)与所述内拉机构(2)抵接,所述限位圈挤压部(12)与所述转向器壳体(4)适配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转向器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圈挤压部(12)远离所述限位圈抵接部(11)一端的外圈上设置有限位圈挤压部上凸位(121),所述限位圈挤压部上凸位(121)为环形凸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转向器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器壳体(4)包括:转向器壳体主...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