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隧洞复合支护体系的综合刚度确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90099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3 1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隧洞复合支护体系的综合刚度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建立大三维模型,模拟施工得到特征点的收敛位移随开挖掘进的曲线;步骤2,将模型中的隧洞一次挖穿,在洞壁施加初始虚拟支撑力,得出特征点的收敛位移和虚拟支撑力的关系曲线;步骤3,建立掌子面和监测面的间距与洞壁虚拟支撑力的对应曲线图;步骤4,绘制出支护作用下掌子面和监测面间距与监测点位移完成率关系曲线;步骤5,将位移完成率与虚拟支撑力的关系曲线及支护作用下掌子面和监测面间距与特征点位移完成率关系曲线结合处理,计算复合支护体系的实际综合刚度值;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着定量评估支护刚度、仿真效果好、施工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隧洞仿真施工,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隧洞复合支护体系的综合刚度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1、ldp(‌围岩纵向变形曲线)、grc(‌位移特征曲线)共同构成了隧道收敛约束法的基础,‌通过它们可以分析隧道开挖引起的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的响应,‌为隧道支护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岩石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值仿真计算方法成为了隧洞的计算分析及设计的重要方法,同时随着支护结构形式的创新与新奥法施工监测水平不断提高,在支护设计的发展中为直观表达围岩与支护的相关作用,收敛约束法应运而生,收敛约束法虽然能够对安装在隧洞中的简单支护结构承担的荷载进行简单估算,但对于包含多种支护结构、不同布置形式的复杂隧洞支护体系,同时还需要考虑各支护的施作时机不同引起的时间效应的影响,其不能反映基于开挖过程的围岩与结构相互作用机理、隧洞-支护体系的协同工作特性及支护结构在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但这个不足确是设计人员所迫切需要了解的,为解答上述问题专家学者使用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方法对围压-支护体系进行研究,提取支护特性曲线表征支护刚度,因为支护刚度能直接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隧洞复合支护体系的综合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洞复合支护体系的综合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模型分步开挖工况中特征点的收敛位移单位化为位移完成率采用公式(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洞复合支护体系的综合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模型分步开挖工况中位移完成率的拟合过程采用公式(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洞复合支护体系的综合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虚拟支撑力采用公式(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隧洞复合支护体系的综合刚度确定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隧洞复合支护体系的综合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洞复合支护体系的综合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模型分步开挖工况中特征点的收敛位移单位化为位移完成率采用公式(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洞复合支护体系的综合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模型分步开挖工况中位移完成率的拟合过程采用公式(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洞复合支护体系的综合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虚拟支撑力采用公式(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隧洞复合支护体系的综合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特征点的位移完成率采用公式(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洞复合支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凯徐振东朱洪泽陶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