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洁基站、子机器人和清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89444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3 13:08
本技术提供一种清洁基站、子机器人和清洁系统,清洁基站包括:基站主体、容纳腔、第一充电极片、第二充电极片和至少两个第一定位装置。容纳腔具有开口;至少两个第一定位装置设置于容纳腔的壁体上;第一充电极片设置于容纳腔的壁体上,包括第一正极极片和第一负极极片,主机器人到达至容纳腔时,第一充电极片与主机器人的充电端子电连接;第二充电极片包括第二正极极片和第二负极极片,第二正极极片和第二负极极片分别设置于至少两个第一定位装置的端部,并在子机器人到达容纳腔时,与子机器人的充电端子电连接。本技术可以在保持现有清洁基站的功能性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子机器人停靠充电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清洁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洁基站、子机器人和清洁系统


技术介绍

1、现有智能清洁系统多通过自行走的清洁机器人来进行清洁作业,并通过与清洁机器人相配合的清洁基站来实现对清洁机器人的充电、清洗和集尘工作。但随着应用场景的多样化,智能清洁系统也往多机协同作业方向发展,例如在原有清洁机器人(为便于与子机器人区分以下称主机器人)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子机器人来配合原有清洁机器人来实现更多区域内和更多工况下的清洁作业。这对与主机器人和子机器人相配合使用的清洁基站提出了更高的功能要求,因此如何在主机器人原有的清洁基站基础上实现对子机器人在基站内停靠充电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清洁基站、子机器人和清洁系统,以在保持现有清洁基站的功能性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子机器人在基站内停靠充电的功能。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清洁基站,用于与主机器人和子机器人配套使用,所述清洁基站包括:基站主体、容纳腔、第一充电极片、第二充电极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用于与主机器人和子机器人配套使用,所述清洁基站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部分可伸缩,所述第一定位凸起沿所述主机器人的进入方向伸缩,所述子机器人进入所述容纳腔内的行进方向与所述主机器人进入所述容纳腔的行进方向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为不可伸缩结构。

4.一种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用于与主机器人和子机器人配套使用,所述清洁基站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包括固定体和活动体,所述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用于与主机器人和子机器人配套使用,所述清洁基站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部分可伸缩,所述第一定位凸起沿所述主机器人的进入方向伸缩,所述子机器人进入所述容纳腔内的行进方向与所述主机器人进入所述容纳腔的行进方向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为不可伸缩结构。

4.一种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用于与主机器人和子机器人配套使用,所述清洁基站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包括固定体和活动体,所述固定体固定安装于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开口相对的壁体上,所述活动体滑动安装于所述固定体上,所述第二充电极片设置于所述活动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体包括滑动体和弹性体,所述滑动体可以相对所述固定体滑动,并与所述弹性体连接,所述弹性体在所述滑动体滑动的过程中蓄能或释放能量,所述第二充电极片设置于所述滑动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弹簧,所述固定体上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弹簧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滑动体滑动插装至所述安装腔内,并在滑动过程中挤压或释放所述弹簧,以使所述第二充电极片缩回至所述安装腔内或自所述安装腔内伸出。

8.一种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用于与主机器人和子机器人配套使用,所述清洁基站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结构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爬坡面上的转动体;所述转动体传送所述子机器人通过所述爬坡面,和/或,所述转动体在所述子机器人爬坡的过程中对所述子机器人进行限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机器人包括同轴设置的两个行走轮,所述转动体的外周面或端面与所述子机器人的行走轮的端面相接触,以对所述子机器人限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机器人包括同轴设置的两个行走轮;所述爬坡面上设置有分别与两个行走轮对应设置的至少两个子爬坡轨道。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机器人包括同轴设置的两个行走轮;所述转动体包括在所述爬坡面上沿所述爬坡面宽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转动体组和第二转动体组,所述第一转动体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转动体,所述第二转动体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转动体,所述第一转动体的外周面与一个所述行走轮的端面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转动体的外周面与另一个所述行走轮的端面相对应设置,以对所述子机器人限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体的外周面与一个的所述行走轮的内侧端面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转动体的外周面与另一所述行走轮的内侧端面相对应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体的外周面与一个的所述行走轮的外侧端面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转动体的外周面与另一所述行走轮的外侧端面相对应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第一转动体和所述第二转动体的转轴与所述行走轮的转轴相垂直,并与所述子机器人的行进方向垂直。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机器人包括同轴设置的两个行走轮;所述转动体包括在所述爬坡面上沿所述爬坡面宽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转动体组和第二转动体组,所述第一转动体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转动体,所述第二转动体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转动体,所述第一转动体的端面与一个所述行走轮的端面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转动体的端面与另一个所述行走轮的端面相对应设置,以对所述子机器人限位。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体的外侧端面与一侧的所述行走轮的内侧端面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转动体的外侧端面与另一侧的所述行走轮的内侧端面相对应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体的内侧端面与一侧的所述行走轮的外侧端面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转动体的内侧端面与另一侧的所述行走轮的外侧端面相对应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体和所述第二转动体的转轴与所述行走轮的转轴相平行。

2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机器人包括同轴设置的两个行走轮;所述爬坡面上设置有分别与两个行走轮对应设置的至少两个子爬坡轨道,所述转动体包括在所述爬坡面上沿所述爬坡面宽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转动体组和第二转动体组,所述第一转动体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转动体,所述第二转动体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二转动体,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转动体沿一侧的所述子爬坡轨道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转动体沿另一侧的所述子爬坡轨道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转动体的轴线相互平行,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转动体的轴向相互平行。

2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为机械滚轮。

2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结构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转动体转动,以在所述爬坡面上为传送所述子机器人通过所述爬坡面提供传送动力。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的转轴轴线沿所述爬坡面的宽度方向延伸,且至少两个所述转动体沿所述爬坡面的爬升方向间隔设置,以传送所述子机器人。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转动体之间形成用于对所述子机器人的行走轮进行限位的凹部。

2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结构包括辊传送组件、履带传送组件、齿轮齿条传送组件、链条传送组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以沿所述爬坡面向上传送所述子机器人,使所述子机器人通过所述爬坡面。

27.一种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用于与主机器人和子机器人配套使用,所述清洁基站包括: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组件包括抹布盘,所述清洗槽内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抹布盘进行清洗的清洁筋组件,所述主机器人到达所述第一设定位置时所述清洁筋组件与所述抹布盘相对应,以对所述抹布盘进行清洁;所述清洗槽内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抹布盘进行清洗的清洁筋组件,所述清洁筋组件包括第一清洁筋单元和第二清洁筋单元。

29.一种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用于与主机器人和子机器人配套使用,所述清洁基站包括: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机器人包括同轴设置的两个行走轮,所述子机器人到达所述第二设定位置时,所述子机器人的行走轮位于所述清洗槽的外部,所述清洁筋组件被配置为能够对所述子机器人伸入至所述清洗槽上方的部分进行支撑。

31.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机器人包括同轴设置的两个行走轮,所述子机器人到达所述第二设定位置时,所述子机器人的行走轮位于所述清洗槽内,所述清洗槽内设置有允许所述子机器人通过到达所述第二设定位置的通道。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内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子机器人进行限位的限位件。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组件包括第一抹布盘和第二抹布盘,所述第一抹布盘和所述第二抹布盘沿所述主机器人的宽度方向排列,所述清洁筋组件包括第一清洁筋单元和第二清洁筋单元,所述第一清洁筋单元与所述第一抹布盘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清洁筋单元与所述第二抹布盘相对应设置,所述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清洁筋单元和所述第二清洁筋单元的清洁筋上或清洁筋之间。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清洗槽内的挡板,沿与所述子机器人行走方向垂直面上,所述挡板的高度小于等于清洁筋组件的高度。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为供所述子机器人的行走轮行走的轨道,所述子机器人的行走轮沿所述轨道行走进入至所述清洗槽内。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凸出所述清洗槽的槽底设置,沿与所述子机器人行走方向垂直面上,所述轨道的高度小于等于清洁筋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旻晓张青董天宝
申请(专利权)人:追觅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