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柔性支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8904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3 13:0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柔性支撑,用于拉持在建筑的两个结构件之间,包括钢绞线,所述钢绞线的两端与对应端处的结构件之间分别设有绞线连接结构,且至少其中一所述绞线连接结构为用于张紧所述钢绞线的可调式连接结构。本技术以钢绞线替换圆钢支撑,钢绞线的抗拉强度可达到1570Mpa,相比圆钢支撑仅210Mpa的抗拉强度,抗拉能力更强。据此,在具备同等抗拉力的情况下,钢绞线用钢量要远低于圆钢支撑。而钢绞线为柔性结构,其较小的重量以及不容易存在刚性变形的特点,使得钢绞线更容易进行张紧,以达到预期抗拉需求;同时钢绞线与结构件之间的连接形式容易形成多样化,应用灵活,方便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选择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支撑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柔性支撑


技术介绍

1、建筑屋面和柱间采用斜支撑形成空间桁架,以增强建筑结构的刚度和抗震能力。目前,钢结构建筑屋面支撑及柱间支撑多采用圆钢支撑,如图14至图16所示,此圆钢支撑在钢梁或钢柱的腹板上开长孔,在长孔外边焊接两个半圆形的支撑连接板,圆钢支撑两端分别加工有螺纹,将圆钢支撑的端部穿过该长孔并越过支撑连接板的弧面,在两端处分别拧入张紧螺母,用张紧螺母将圆钢支撑挡持在两端处的支撑连接板之间;继续拧紧张紧螺母,将圆钢支撑张紧,圆钢支撑以其抗拉作用在两个结构件之间形成增强作用。此种圆钢支撑作为柱间支撑使用时一般采用直径25mm的圆钢,用作屋面水平支撑一般采用直径20mm或者25mm的圆钢,圆钢支撑用钢量较大,自身重量较大,因此中部下垂量大,很难实现理想的张紧,此会影响其抗拉作用;加之受自身刚性变形较大等影响,在安装后受力性能经常达不到设计要求。为此需对支撑结构进行改进,以改善上述现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钢量小,容易张紧且张紧后抗拉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柔性支撑,用于拉持在建筑的两个结构件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绞线,所述钢绞线的两端与对应端处的结构件之间分别设有绞线连接结构,且至少其中一所述绞线连接结构为用于张紧所述钢绞线的可调式连接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柔性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调节件包括调节螺杆,所述结构件上贯穿设有拉持过孔,所述结构件上位于所述拉持过孔远离所述钢绞线一端的两侧处分别固定设有拉持支撑板,所述调节螺杆穿过所述拉持过孔并越过所述拉持支撑板的端部上安装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抵靠在所述拉持支撑板上设置;所述拉持支撑板和所述调节螺母兼作所述端头限制部。

3.如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柔性支撑,用于拉持在建筑的两个结构件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绞线,所述钢绞线的两端与对应端处的结构件之间分别设有绞线连接结构,且至少其中一所述绞线连接结构为用于张紧所述钢绞线的可调式连接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柔性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调节件包括调节螺杆,所述结构件上贯穿设有拉持过孔,所述结构件上位于所述拉持过孔远离所述钢绞线一端的两侧处分别固定设有拉持支撑板,所述调节螺杆穿过所述拉持过孔并越过所述拉持支撑板的端部上安装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抵靠在所述拉持支撑板上设置;所述拉持支撑板和所述调节螺母兼作所述端头限制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柔性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绞线连接部包括用于所述钢绞线绕接的第一绕接体,所述钢绞线绕过所述第一绕接体的端部与所述钢绞线的直线段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柔性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调节件包括调节套筒,所述调节套筒上设有两螺旋方向相反设置的调节螺纹,各所述调节螺纹上分别安装有连接螺杆,其中一所述连接螺杆上设有所述第一绞线连接部,另一所述连接螺杆上设有所述端头限制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柔性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调节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术金王艳霞刘勇邱同波王鹏奎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金艺钢结构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