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加热设备的谐振逆变器的功率预测模型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88907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3 13:05
本申请提供一种感应加热设备的谐振逆变器的功率预测模型构建方法,方法包括:根据原边电路与副边工件的互感原理,将副边工件的电阻等效至原边电路,得到原边电路的谐振负载电路;构建谐振负载电路的dq轴等效电路模型,dq轴等效电路模型包括d轴等效电路模型和q轴等效电路模型,其中,d轴等效电路模型为谐振负载电路的原始电路模型,q轴等效电路模型比原始电路模型的相位角延迟九十度;基于dq轴等效电路模型和三相控制算法,构建谐振逆变器的功率预测模型,功率预测模型用于基于谐振负载电路的第K个时刻的补偿电感电流和输入电压,预测第K+1个时刻的输出功率和集总扰动,以及第K+2个时刻的输出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本公开涉及电力电子控制,尤其涉及一种感应加热设备的谐振逆变器的功率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1、感应加热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加热手段,因其快速加热和低表面氧化等优势,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着中国重工业步入去产能阶段,市场需求的不断演变对感应加热设备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2、感应加热设备中,谐振逆变器的控制大多采用调频控制、pi控制、非对称电压消除控制等传统控制方式。在日益复杂的实际工况中,感应加热设备产生的热量扰动、负载变化等影响,导致传统控制存在超调量大和抗干扰能力差等缺陷,难以满足感应加热更高的要求。

3、由于金属加工、能源和电力电子等市场需求,希望感应加热设备能够根据不同的工艺需求,宽范围地输出功率,并能够灵活地加热不同尺寸和材料的目标负载。这些需求对感应加热设备的鲁棒性、动态响应能力和控制灵活性设立了更严格的标准。

4、此外,感应加热设备无法准确判断目标负载加热情况,当目标负载中的焊材与母材之间熔点相近的工况时,若无法及时观测目标负载变化则会导致母材损毁。谐振逆变器具有强非线性的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应加热设备的谐振逆变器的功率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逆变器包括原边电路,所述原边电路用于为副边工件提供热量,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所述谐振负载电路的dq轴等效电路模型,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dq轴等效电路模型和三相控制算法,构建所述谐振逆变器的功率预测模型,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三相控制算法和所述初始功率预测模型,得到所述谐振逆变器的功率预测模型,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应加热设备的谐振逆变器的功率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逆变器包括原边电路,所述原边电路用于为副边工件提供热量,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所述谐振负载电路的dq轴等效电路模型,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dq轴等效电路模型和三相控制算法,构建所述谐振逆变器的功率预测模型,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三相控制算法和所述初始功率预测模型,得到所述谐振逆变器的功率预测模型,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三相控制算法和所述初始功率预测模型,得到所述谐振逆变器的功率预测模型,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凤翔黄东晓郭曾德魏尧于新红柯栋梁夏安俊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