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墨水泄漏的出墨结构、直液阀门笔及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4388312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止墨水泄漏的出墨结构、直液阀门笔及装配方法,属于笔技术领域,包括笔杆、笔头与第一阀件,笔杆设置笔腔,笔头设置于笔腔的一端,笔腔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部,第一阀件设置于笔腔内,第一阀件上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内形成有顶杆部,第一通道与笔头之间设置有引水芯,第一阀件靠近引水芯的一端设置有阻水套,引水芯以及至少部分笔头被包裹于阻水套内,阻水套设置有第三通道,第三通道设置有第四通道,第四通道的内径大于第三通道的内径,第一通道插入第四通道形成密封;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引水芯能够与第一通道充分接触,有利于墨水的快速引出,并且阻水套能够避免漏墨,提升了笔书写的流畅性以及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笔,具体涉及一种防止墨水泄漏的出墨结构、直液阀门笔及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1、直液阀门笔是一种创新的书写工具,其核心设计是结合了直液系统和阀门控制机制,确保墨水流动的精确管理。相比传统笔,直液阀门笔具备多重优势。首先,它采用直液系统,通过毛细作用和重力作用,实现稳定的墨水供给,避免了书写时出现断墨或墨水不均的现象。其次,直液阀门笔内置的机械阀门允许用户通过按压或旋转等操作来控制墨水的流动。这种设计不仅防止了在不使用时的墨水泄漏,还能在书写时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

2、现有技术中通过将笔头的一端插入墨腔,实现出墨书写,但是如此不但出墨不稳定,还极易出现墨水泄漏的问题,并且笔的整体成本也变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防止墨水泄漏的出墨结构、直液阀门笔及装配方法。

2、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止墨水泄漏的出墨结构,包括笔杆组件,所述笔杆组件包括笔杆、笔头与第一阀件,所述笔杆沿其轴向方向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墨水泄漏的出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笔杆组件,所述笔杆组件包括笔杆、笔头与第一阀件,所述笔杆沿其轴向方向设置有笔腔,所述笔头设置于笔腔的一端,所述笔腔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部,所述第一阀件设置于笔腔内,所述第一阀件上沿其轴向方向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内形成有顶杆部,所述第一通道与笔头之间设置有引水芯,所述第一阀件靠近引水芯的一端设置有阻水套,所述引水芯以及至少部分笔头被包裹于阻水套内,所述阻水套沿其轴向设置有第三通道,并且第三通道靠近第一阀件一端设置有第四通道,第四通道的内径大于第三通道的内径,所述第一通道插入第四通道形成密封,所述引水芯设置于第三通道靠近第四通道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墨水泄漏的出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笔杆组件,所述笔杆组件包括笔杆、笔头与第一阀件,所述笔杆沿其轴向方向设置有笔腔,所述笔头设置于笔腔的一端,所述笔腔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部,所述第一阀件设置于笔腔内,所述第一阀件上沿其轴向方向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内形成有顶杆部,所述第一通道与笔头之间设置有引水芯,所述第一阀件靠近引水芯的一端设置有阻水套,所述引水芯以及至少部分笔头被包裹于阻水套内,所述阻水套沿其轴向设置有第三通道,并且第三通道靠近第一阀件一端设置有第四通道,第四通道的内径大于第三通道的内径,所述第一通道插入第四通道形成密封,所述引水芯设置于第三通道靠近第四通道的一端,所述笔头则位于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墨水泄漏的出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件靠近笔头的一端设置有延伸套部,所述第三通道与第四通道之间设置有与延伸套部相适配的通道部,所述引水芯同轴设置于延伸套部内,所述引水芯抵接在笔头与顶杆部之间。

3.直液阀门笔,包括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止墨水泄漏的出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墨囊组件,所述墨囊组件包括墨囊、第二阀件与第三阀件,所述墨囊沿其轴向方向设置有墨腔,所述墨腔内设置有墨水,所述墨囊的外壁设置有与第一螺纹部相适配的第二螺纹部,所述墨腔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阀件设置于开口,所述第二阀件沿其轴向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阀件的一端插接于第二通道形成密封,当所述笔杆组件与墨囊组件通过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连接时,所述顶杆部将第三阀件顶出第二通道且使得第一通道与墨腔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液阀门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头靠近引水芯的一端设置有圆台部,所述圆台部的端面与引水芯相接触,其与第三通道之间形成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凯伦黄毓彪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凯文文体用品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