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吻鮠同源、近源及杂交物种分子鉴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88272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长吻鮠同源、近源及杂交物种分子鉴定方法,属于鱼类遗传育种领域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借助GenBank数据库现有多个物种的15个线粒体基因全序列,进行序列比对,计算待测物种对应基因在多个物种比对中的相似性百分比指标和排序指标,最终能够一次性精准判断出待测鱼类属于长吻鮠同源、近缘、还是相关杂交等多个可能性物种,为长吻鮠同源、近源及其相关杂交物种的遗传育种和养殖的实际生产提供给基本的鉴别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鱼类遗传育种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长吻鮠的分子生物学的物种基因检测技术。


技术介绍

1、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属鲇形目(siluriformes),鲿科(bagridae),鮠属,因为它的吻比较长,所以被人们称之为长吻鮠,俗称鮰鱼、江团、肥沱、淮王鱼等。长吻鮠是水底层鱼类,常在水流比较缓、水深且石块多的区域里生存,广泛分布在中国东部的辽河、淮河、长江、闽江到珠江等水系及朝鲜西部。长吻鮠没有鱼鳞和肌间刺,并且它的肉质非常的鲜美,营养也是相当丰富,这些特征使长吻鮠深受人们的喜爱。民间流传有“不食江团,不知鱼味”的说法。长吻鮠为大型的经济鱼类,生长速度较快,长吻鮠体长可达1米左右。达到性成熟的最小年龄为3龄,一般为4-5龄。

2、黄颡鱼(tachysurusfulvidraco),隶属于鲿科黄颡鱼属,黄颡鱼体长180~250mm。其主要分布在中国、朝鲜、老挝、越南以及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黄颡鱼的性成熟年龄一般为2龄。华南为1~2龄,华中为2龄,北方地区为2~3龄或3龄以上。瓦氏黄颡鱼(tachy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吻鮠同源、近源及杂交物种分子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借助GenBank数据库现有多个已知可鉴定物种的15个线粒体基因全序列,与待测物种线粒体基因进行序列比对,计算待测物种对应基因在多个已知物种比对中相似性百分比指标和排序指标,最终能够一次性精准判断出待测鱼类属于长吻鮠同源、近缘、还是相关杂交等可能性物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吻鮠同源、近源及杂交物种分子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出分子鉴定方法涉及可鉴定物种包括同源物种长吻鮠淮河种群和长吻鮠长江种群,近源种包括黄颡鱼、瓦氏黄颡鱼、乌苏里拟鲿,杂交物种包括黄颡鱼(雌)x长吻鮠(雄)杂交种、长吻鮠(雌)x黄颡鱼(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吻鮠同源、近源及杂交物种分子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借助genbank数据库现有多个已知可鉴定物种的15个线粒体基因全序列,与待测物种线粒体基因进行序列比对,计算待测物种对应基因在多个已知物种比对中相似性百分比指标和排序指标,最终能够一次性精准判断出待测鱼类属于长吻鮠同源、近缘、还是相关杂交等可能性物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吻鮠同源、近源及杂交物种分子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出分子鉴定方法涉及可鉴定物种包括同源物种长吻鮠淮河种群和长吻鮠长江种群,近源种包括黄颡鱼、瓦氏黄颡鱼、乌苏里拟鲿,杂交物种包括黄颡鱼(雌)x长吻鮠(雄)杂交种、长吻鮠(雌)x黄颡鱼(雄)杂交种、瓦氏黄颡鱼(雌)x长吻鮠(雄)、黄颡鱼(雌)x瓦氏黄颡鱼(雄)和乌苏里拟鲿x黄颡鱼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吻鮠同源、近源及杂交物种分子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出分子鉴定方法涉及15个线粒体基因包括12s rrna、16s rrna、nd1、nd2、nd3、nd4、nd4l、nd5、nd6、coi、coii、coiii、atp6、atp8和cytb,其序列分析仅选择核酸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吻鮠同源、近源及杂交物种分子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序列比对软件建议使用线下的clustal软件,或是线上的blast软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吻鮠同源、近源及杂交物种分子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待测物种和已知物种比对相似性百分比指标是指待测物种每一个基因分别与所有已知物种对应基因进行相似性比对,获得其相似度百分比,已知物种序列数目不少于10条,且在比对分析前须确定好数目和具体序列,不应改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吻鮠同源、近源及杂交物种分子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待测物种和已知物种比对排序指标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际峰张超张青海杨栋周华兴袁小琛史国经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