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中木梁腐朽部分的测定装置及修缮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88095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古建筑中木梁腐朽部分的测定装置及修缮方法,针对古建筑木梁腐朽部分切除位置难以确定的问题。它包括连接于木梁顶部的基座,与基座悬挑端的凹槽轴连接的定位套筒,及连接于定位套筒的冲击钢杆。方法:调整冲击钢杆和定位套筒之间的伸缩长度并锁定,使得空心钢球中心与定位套筒末端的距离等于木梁冲击点中心与木梁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基座连接于木梁上表面,将冲击钢杆提升至水平位置后松开,空心钢球冲击木梁侧面形成冲击压痕,由测得的压痕直径、木材密度、含水率等参数拟合得出木材腐朽程度判断系数,由木梁端部至中部逐一测定各冲击点的木材腐朽程度,木材腐朽程度判断系数大于一设定值的区域判定为腐朽部分,需要剔除并更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古建筑木结构保护修缮,特别涉及一种古建筑中木梁腐朽部分的测定装置及修缮方法


技术介绍

1、古建筑木结构中的木梁是主要的受力构件,由于自然侵蚀、真菌侵害或昆虫蛀咬等原因,常在木梁端部榫头位置出现严重的槽朽,甚至发生脱榫现象,严重影响结构安全。现有针对木梁因端部腐朽发生脱榫现象的修缮方法主要参照《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标准》(gb/t50165-2020),如下:先剔除干净原构件的腐朽部分,并在梁枋端部开卯口,将新制榫头嵌入卯口内,榫头与原构件之间用环氧结构胶粘牢并由铁件固紧。但在实际工程中,腐朽部分的具体切除位置主要依靠施工人员肉眼观察与经验判断,难以确定木梁端部腐朽部分的最优切除位置,切除过多不利于古建筑文物构件的保留,切除过少则影响构件修缮效果,难以保证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古建筑木梁腐朽部分的切除位置依靠施工人员肉眼观察与经验判断,难以确定木梁端部腐朽部分的最优切除位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古建筑中木梁腐朽部分的测定装置及修缮方法。>

2、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古建筑中木梁腐朽部分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中木梁腐朽部分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固定端设置至少三个定位孔,且三个定位孔沿凹槽轴线对称设置,基座通过贯穿定位孔螺钉或钢钉临时固定于待修缮木梁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中木梁腐朽部分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置于基座顶部的水准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中木梁腐朽部分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筒由制成一体的空心套筒和实心杆件两部分构成,空心套筒侧壁设有多个等间距的通孔,定位套筒的实心杆件中心处设有通孔,圆杆轴承贯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中木梁腐朽部分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中木梁腐朽部分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固定端设置至少三个定位孔,且三个定位孔沿凹槽轴线对称设置,基座通过贯穿定位孔螺钉或钢钉临时固定于待修缮木梁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中木梁腐朽部分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置于基座顶部的水准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中木梁腐朽部分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筒由制成一体的空心套筒和实心杆件两部分构成,空心套筒侧壁设有多个等间距的通孔,定位套筒的实心杆件中心处设有通孔,圆杆轴承贯穿实心杆件的通孔,且圆杆轴承两端嵌设于基座凹槽内壁中部对应的盲孔内,使得定位套筒能够绕圆杆轴承自由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古建筑中木梁腐朽部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鹏韩振华尹婷婷苏冠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