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环境观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海洋环境参数观测的可重复长期使用、能及时获取观测数据的防於型海床基观测系统。
技术介绍
1、海床基做为一种常用的海洋环境参数观测平台,其搭载传感、探测等仪器设备,通常布设于近海海底,对海水水流流速、流向、温度、盐度、ph、溶解氧、浊度、叶绿素、波浪等参数进行长期、同步数据采集,其对于海洋工程的建设、航道的疏浚、海港环境的整治、海上安全作业以及海洋动力沉积学、海洋环境的研究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2、现有传统的海床基观测以自容式定点观测为主,海床基平台需定期回收以完成数据上传和电池更换,由于长期布设于海底,海水中的泥土沙石会沉积在海床基表面,导致监测设备无法正常准确的采集数据,而且容易导致海床基无法实现回收,甚至丢失,造成巨大损失。
3、授权公告号为cn 109866895 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海床基,利用气罐向气管内吹气,气管内的气体将泥沙吹走,从而实现清淤,通过气囊充气罐向气囊内充气,气囊弹出气囊罐体,海水对气囊提供浮力带动海床基浮向水面。首先,该海床基虽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床基观测系统,包括基座(1),基座(1)上设有外壳(2),基座(1)及外壳(2)上均设有多个导流孔(3);外壳(2)和基座(1)之间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监测设备以及控制舱(4);所述控制舱(4)内设置有与所述监测设备连接的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所述监测设备连接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设有压载水舱(5),所述压载水舱(5)内设有气囊(6);所述基座(1)上设有储气罐(7),所述储气罐(7)通过空压泵(8)连通所述气囊(6);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空压泵(8),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空压泵(8),所述监测设备还连接有通信天线,所述通信天线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床基观测系统,包括基座(1),基座(1)上设有外壳(2),基座(1)及外壳(2)上均设有多个导流孔(3);外壳(2)和基座(1)之间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监测设备以及控制舱(4);所述控制舱(4)内设置有与所述监测设备连接的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所述监测设备连接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设有压载水舱(5),所述压载水舱(5)内设有气囊(6);所述基座(1)上设有储气罐(7),所述储气罐(7)通过空压泵(8)连通所述气囊(6);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空压泵(8),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空压泵(8),所述监测设备还连接有通信天线,所述通信天线连接所述控制器;其中,在空压泵(8)的作用下,当储气罐(7)内的气体充入所述气囊(6)内时,气囊(6)胀大,将压载水舱(5)内的水压出,海床基上浮;当气囊(6)中的气体被空压泵(8)吸入所述储气罐(7)时,气囊(6)缩小,水进入所述压载水舱(5)内,海床基下潜;利用控制器控制空压泵(8)的启停,进而调节进入气囊(6)内的气量,实现海床基上浮或下潜深度的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床基观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载水舱(5)的数量为4个,4个压载水舱(5)围绕所述基座(1)的中心轴对称设置在所述基座(1)的四个角处;所述压载水舱(5)的底端设于所述基座(1)上,所述压载水舱(5)的顶部伸出所述外壳(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床基观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载水舱(5)的舱壁上设有通气管(9),所述通气管(9)的一端连通所述气囊(6),所述通气管(9)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空压泵(8);所述压载水舱(5)的底部设有通水孔(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纪殿胜,曲琳,侯查伟,李玲伟,于松涛,唐海田,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