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与感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目标感知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1、智能超表面能够智能重塑无线信号传播环境,被视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一项革新性技术。具体来讲,智能超表面是由大量低成本的反射或透射阵元构成的数字可控超表面,可通过主动调节入射信号的幅度与相位实现对无线传输环境的重构。目前,智能超表面已被广泛研究用于通信领域与感知领域。在通信领域,通过主动与被动联合波束赋形,智能超表面可大幅提高系统的信噪比、传输速率及频谱效率,实现高速率的通信。在感知领域,智能超表面能够增强目标回波信号的强度,从而提高目标检测概率和目标参数估计精度。同时,在基站与用户之间或基站与目标之间部署智能超表面可以克服障碍物阻挡无线信号传输的问题,尤其是在路径损耗严重的高频段,实现非视距通信与感知。由于通信与感知都是在噪声环境中提取无线信号中感兴趣的信息,因此通信与感知有望共享硬件资源和无线资源,即通信感知一体化。在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中部署智能超表面,可以同时为通信与感知带来增益。
2、当前,智能超表面辅助感知的方法仅考虑了利用智能超表面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目标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目标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定数量等于所述第四设定数量,所述智能超表面的各透射阵元的空时波束赋形码本为正交码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目标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OFDM发射信号的每个时间帧包含的波束信号进行联合处理得到对应帧的各子载波的目标参数向量估计值,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目标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参数向量估计值获得时延单元向量,包括:使用逆离散傅里叶变换方法基于所述目标参数向量估计值获得时延单元向量。
>5.根据权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目标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目标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定数量等于所述第四设定数量,所述智能超表面的各透射阵元的空时波束赋形码本为正交码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目标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ofdm发射信号的每个时间帧包含的波束信号进行联合处理得到对应帧的各子载波的目标参数向量估计值,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目标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参数向量估计值获得时延单元向量,包括:使用逆离散傅里叶变换方法基于所述目标参数向量估计值获得时延单元向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目标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i个时延单元对应的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小玲,王震,刘晨熙,彭木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