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用无氟背板及其制备方法、光伏组件技术

技术编号:4387872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9:01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用无氟背板及其制备方法、光伏组件。光伏组件用无氟背板包括层叠设置的聚氨酯粘接层、反射层、第一散热层、支撑层和第二散热层;按质量份数计,反射层的制备原料包括以下组分:丙烯酸树脂40~60份、异氰酸酯2~10份、第一硅烷偶联剂2~10份、聚丙烯酰胺1~10份、第一稳定剂1~10份、二氧化硅5~20份、炭黑1~10份及氧化铬1~10份。该光伏组件用无氟背板可有效提高光伏组件用无氟背板对光线的反射率,提升光伏组件用无氟背板的传导散热能力,降低组件温度,增加组件发电功率。同时,该光伏组件用无氟背板将光线反射到空气中,可有效提升光伏组件用无氟背板的耐候性能,延长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光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用无氟背板及其制备方法、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1、太阳能技术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光伏发电通过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转化为电能,是一种绿色能源方式,目前主要的研发方向是提高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太阳能利用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随着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带来的组件发热问题也凸显出来,温度每升高1℃,功率输出将减少0.4%~0.5%,一些高功率电池片,热斑温度甚至可以达到200℃。主要的解决方式涉及通过光伏背板可将组件的温度传导到空气侧从而实现组件温度的降低。目前光伏背板按照结构分为含氟背板和无氟背板,含氟背板存在着含氟材料回收困难、价格昂贵等问题,而传统的无氟背板的导热性能较差,影响光伏组件的功率输出。

2、因此,有必要对传统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导热性能较好的光伏组件用无氟背板及其制备方法、光伏组件。

2、本申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p>

3、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组件用无氟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聚氨酯粘接层、反射层、第一散热层、支撑层和第二散热层;按质量份数计,所述反射层的制备原料包括以下组分:丙烯酸树脂40~60份、异氰酸酯2~10份、第一硅烷偶联剂2~10份、聚丙烯酰胺1~10份、第一稳定剂1~10份、二氧化硅5~20份、炭黑1~10份及氧化铬1~1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用无氟背板,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数计,所述反射层的制备原料包括以下组分:丙烯酸树脂45~60份、异氰酸酯2~6份、第一硅烷偶联剂3~8份、聚丙烯酰胺1~5份、第一稳定剂1~5份、二氧化硅5~10份、炭黑1~5份及氧化铬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用无氟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聚氨酯粘接层、反射层、第一散热层、支撑层和第二散热层;按质量份数计,所述反射层的制备原料包括以下组分:丙烯酸树脂40~60份、异氰酸酯2~10份、第一硅烷偶联剂2~10份、聚丙烯酰胺1~10份、第一稳定剂1~10份、二氧化硅5~20份、炭黑1~10份及氧化铬1~1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用无氟背板,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数计,所述反射层的制备原料包括以下组分:丙烯酸树脂45~60份、异氰酸酯2~6份、第一硅烷偶联剂3~8份、聚丙烯酰胺1~5份、第一稳定剂1~5份、二氧化硅5~10份、炭黑1~5份及氧化铬1~5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用无氟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炭黑与所述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0.2~0.8:1。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用无氟背板,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数计,所述第一散热层和所述第二散热层的制备原料分别独立地包括以下组分:丙烯酸树脂55~60份、异氰酸酯2~6份、第二硅烷偶联剂5~10份、聚丙烯酰胺1~5份、第二稳定剂1~5份、二氧化硅2~8份、铜粉1~5份、氧化铝1~5份及氮化硼1~5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用无氟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硼与所述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0.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庚新王禹
申请(专利权)人: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