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林密度调控用的带桩竹兜清挖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87516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竹林密度调控用的带桩竹兜清挖装置及方法,属于农林业技术领域。清挖装置包括驱动电机、连接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转轴和转动连接在转轴下端的齿轮箱,齿轮箱内设置有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齿轮箱箱体上的驱动齿轮、从动齿轮和两个行星齿轮,两个行星齿轮横向同轴,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纵向同轴,齿轮箱外套设有一旋切刀筒,旋切刀筒与齿轮箱箱体之间通过一螺旋弹簧相连,驱动齿轮链接转轴的下端,从动齿轮上连接有位于旋切刀筒中心位置处的螺旋钻头,清挖方法包括利用上述清挖装置进行竹兜处理,以竹兜坑为肥坑施加有机肥代替5月进行的沟肥作业。具有效率高、土地破坏小、利于发笋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林业,涉及一种竹林密度调控用的带桩竹兜清挖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雷竹属禾本科,是散生竹种中发笋较早的优良笋用竹种,广泛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雷竹品种有两种,分别为宽叶雷竹和细叶雷竹,细叶雷竹出笋期比宽叶雷竹早10~15d,笋口感甜嫩,产量高,经济效益高于宽叶雷竹,所以细叶雷竹栽植较多,其笋具有产量高、味道美、经济效益显著等优势,且竹笋肉质细嫩,松脆爽口,营养价值高,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被视为山珍和优质林产品,是我国传统大宗出口农林产品。

2、在雷竹林的培育上,合理调节竹林密度与结构非常重要。在一定的经营管理条件下,竹林林分的生产力取决于竹林结构,合理的竹林结构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太阳能和水肥条件,提高竹林的产量。同时,竹林立竹密度对竹鞭系统至关重要,而雷竹林鞭根系统结构与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地上部分的群体结构,还直接影响地下冬笋、春笋的孕育和生长,进而影响雷竹鲜笋的产量与产值的高低。张卓文等(2012)、李继雄(2011)对雷竹经营密度的研究表明,雷竹合理立竹密度为12000~15000株/hm2,既能充分利用土地,又有适宜的光合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竹林密度调控用的带桩竹兜清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1)、连接在驱动电机(1)输出轴上的转轴(2)和转动连接在转轴(2)下端的齿轮箱(3),所述齿轮箱(3)内设置有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齿轮箱(3)箱体上的驱动齿轮(31)、从动齿轮(32)和两个行星齿轮(33),两个行星齿轮(33)横向同轴,驱动齿轮(31)和从动齿轮(32)纵向同轴,所述齿轮箱(3)外套设有一旋切刀筒(34),所述旋切刀筒(34)与齿轮箱(3)箱体之间通过一螺旋弹簧(35)相连,所述驱动齿轮(31)链接转轴(2)的下端,所述从动齿轮(32)上连接有位于旋切刀筒(34)中心位置处的螺旋钻头(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林密度调控用的带桩竹兜清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1)、连接在驱动电机(1)输出轴上的转轴(2)和转动连接在转轴(2)下端的齿轮箱(3),所述齿轮箱(3)内设置有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齿轮箱(3)箱体上的驱动齿轮(31)、从动齿轮(32)和两个行星齿轮(33),两个行星齿轮(33)横向同轴,驱动齿轮(31)和从动齿轮(32)纵向同轴,所述齿轮箱(3)外套设有一旋切刀筒(34),所述旋切刀筒(34)与齿轮箱(3)箱体之间通过一螺旋弹簧(35)相连,所述驱动齿轮(31)链接转轴(2)的下端,所述从动齿轮(32)上连接有位于旋切刀筒(34)中心位置处的螺旋钻头(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竹林密度调控用的带桩竹兜清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的机身上固定设置有一根套设在转轴(2)外的外护套(51),所述外护套(51)外通过花键纵向滑动连接有一滑套(52),所述滑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丽君刘清平何泳涂铭刘郑陈程高霜
申请(专利权)人:咸宁市林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