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杉木超短周期小径材造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8420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杉木超短周期小径材造林方法,属于人工造林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造林地选择、苗木规格、林地准备、栽植技术、抚育管理和主伐处理等关键技术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高密度造林,将造林密度提高1.5倍左右,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通过超短轮伐期,将主伐年龄缩短一半左右,既能控制林分密度过高造成林木激烈竞争而发生自然枯死现象,又可在常规经营周期内进行2次连作或轮作,可成倍提高林地生产力和经营效益;同时无需进行间伐,只需对造林后1~3年进行幼林管护,3~4年时林分即可完全郁闭并进行自然竞争状态,直到开始发生林木自然稀疏前即进行主伐,降低了间伐等经营成本。伐等经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杉木超短周期小径材造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人工造林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杉木高效与定向造林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以小径材为培育目标和超短轮伐期经营的杉木造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国长江流域、秦岭以南地区栽培最广、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重要优质针叶用材树种。杉木木材黄白色,有时心材带淡红褐色,质较软,细致,有香气,纹理直,易加工,耐腐力强,供建筑、桥梁、造船、矿柱、木桩、电杆、家具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用。
[0003]由于区域分布和水热条件限制,不同区域杉木栽培模式和经济效益有较大差异。按照我国林业行业标准《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LY/T 1384-2007),湖北地处北亚热带杉木边缘产区,即杉木Ⅱ类栽培区,其20年生长量指标平均胸径14cm以上,平均每亩材积年生长量0.6m3以上。按照该标准,湖北省杉木应以培育小、中径材为目标,造林密度每亩167株~240株,轮伐期21年~25年。根据本专利技术人多年来对湖北杉木人工林生长规律的调查研究,湖北杉木树高和胸径速生期均在4~12年,第7年生长增速达到最大值,20年生时全省杉木平均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预估值分别为11.6cm、10.7m、9.5m3/亩(按每亩保留株数150株计,年均材积生长量0.47m3/亩)(湖北省杉木生长模型研究)。因此,尽管杉木中幼林期生长较快,但后期生长明显不足,大部分林分生长量指标难以达到速生丰产林的标准,导致单位面积木材产量和经济效益水平较低,造成林地资源浪费,极大地制约了其人工林的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
[0004]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升,木材市场供需矛盾更为突出,木材需求更加多元化,杉木小径材在园林绿化支柱、民用建房椽柱、装饰材料和指接板加工原料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市场潜力。针对湖北省杉木人工林培育目标不明确、造林技术不配套以及生产力低下等问题,在对立地选择、造林密度、主伐年龄等各经营要素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提出了适合湖北区域气候特征、具有地域特色、类似农作物种植的杉木超短周期高效栽培技术与经营模式,对提升非中心产区杉木人工林经营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湖北地处杉木北缘产区,由于水热及土壤条件的限制,在杉木栽培过程存在前期生长较快、中后期生长较慢,单位面积产量及效益不高,难以培育大径材等让诸多现实问题,提供一种利用杉木前期生长快、通过增大造林密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缩短培育周期、且只进行前两年幼林管护而不经过间伐抚育降低经营成本,以培育小径材为目标的高效造林方法。
[0006]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并不懈探索,最终获得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杉木超短周期小径材造林方法,该方法包括造林地选择、苗木规格、林地准备、栽植技术、抚育管理和主伐处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0007](1)林地选择
[0008]选择宜林荒山荒地、疏林地、采伐迹地或退耕还林地,选择花岗岩、片麻岩、板岩、砂岩或页岩风化和发育的土壤,土层厚度60cm以上,土壤疏松湿润,排水良好;
[0009](2)苗木规格
[0010]选用1年生实生苗或扦插苗造林,苗木规格要达到Ⅰ级苗标准,地径0.5cm、苗高30cm以上,顶芽饱满;
[0011](3)林地准备
[0012]造林前一年冬季,砍除杂灌并清理干净,全垦整地,深度50cm~60cm,清除树根和碎石;造林前耕耙1~2次,挖30cm
×
30cm
×
30cm栽植穴,每穴施50g~100g腐熟有机肥或20g~50g复合肥,并回土拌匀;
[0013](4)栽植技术
[0014]在冬末春初,苗木萌动前完成造林;造林株行距1.2m
×
1.4m~1.2m
×
1.8m,造林时苗木随起随栽,起运过程注意保湿,栽植前对苗木过长的根系进行修剪,植苗时做到苗干直立,根系舒展,深栽,深度为苗高的1/3~1/2,分层覆土压实,上层覆松土,略高于地面,造林后1个月内每隔10d对造林地进行检查,及时补植缺株或死株;
[0015](5)抚育管理
[0016]造林后第1~3年每年抚育2次,分别在5月~6月和8月~9月进行,包括除草、割灌、扶正、除萌、松土,松土深度10cm~20cm;造林第1~2年间作矮杆作物,造林第2~3年每年施肥1次,结合松土沟施肥,每株施复合肥30g~50g,林分郁闭后开始自然整枝,于秋冬贴近树干修剪下层老弱枝条;
[0017](6)主伐
[0018]林龄8~10年时,当林分中胸径≥10cm的单株超过总株数的50%时进行主伐。
[0019]进一步优选地,如上所述杉木超短周期小径材造林方法,其中选择的林地以海拔800m以下的低山丘陵,或坡度<15
°
的缓坡地,或山洼、谷底、山坡的中下部为宜,坡向为阴坡和半阴坡,不选择风口处。
[0020]进一步优选地,如上所述杉木超短周期小径材造林方法,其中所述的实生苗以容器苗为宜。
[0021]进一步优选地,如上所述杉木超短周期小径材造林方法,其中栽植的时间为冬末春初的雨后阴天。
[0022]进一步优选地,如上所述杉木超短周期小径材造林方法,进一步优选地,如上所述的矮杆作物为西瓜或豆类。
[0023]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湖北杉木速生材高效培育技术研究”(任务编号:2016YFD0600302-4)的支持下,本专利技术人通过对多年营建的造林密度300~400株/亩的杉木短周期小径材培育模式人工林的研究,10年生时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分别为9.9cm、9.3m,达到林业行业标准同龄生长量指标并分别超过的22.2%和47.6%。如果以径级8cm~12cm小径材为培育目标,选择立地指数16m~20m的立地,按造林密度350株/亩~500株/亩,10a主伐可获得300株/亩~400株/亩小径材立木,约占林分总株数的80%以上。尽管随着林分密度的加大或者主伐年龄的增加可获得更多的中小径材立木,但其增幅较小且逐渐减弱,而更大比例地增加了6cm以下无用材立木,且存在更早出现林木自然稀疏的风险,可能会造成
较多数量的枯死木、无用材等损耗,以及土壤肥力的过度消耗,不利于经营效益的提高及其可持续发展。综合而言,选择立地指数14m以上的立地营造短周期小径材培育林,可按初植密度400株/亩左右、10年主伐的经营模式,其8cm径级以上的立木株数可达350株/亩以上。
[0024]与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标准或常规杉木经营模式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优点在于:(1)高密度造林,将造林密度提高1.5倍左右,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超短轮伐期,将主伐年龄缩短一半左右,既能控制林分密度过高造成林木激烈竞争而发生自然枯死现象,又可在常规经营周期内进行2次连作或轮作,可成倍提高林地生产力和经营效益;(3)无需进行间伐,只需对造林后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杉木超短周期小径材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造林地选择、苗木规格、林地准备、栽植技术、抚育管理和主伐处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林地选择选择宜林荒山荒地、疏林地、采伐迹地或退耕还林地,选择花岗岩、片麻岩、板岩、砂岩或页岩风化和发育的土壤,土层厚度60cm以上,土壤疏松湿润,排水良好;(2)苗木规格选用1年生实生苗或扦插苗造林,苗木规格要达到Ⅰ级苗标准,地径0.5cm、苗高30cm以上,顶芽饱满;(3)林地准备造林前一年冬季,砍除杂灌并清理干净,全垦整地,深度50cm~60cm,清除树根和碎石;造林前耕耙1~2次,挖30cm
×
30cm
×
30cm栽植穴,每穴施50g~100g腐熟有机肥或20g~50g复合肥,并回土拌匀;(4)栽植技术在冬末春初,苗木萌动前完成造林;造林株行距1.2m
×
1.4m~1.2m
×
1.8m,造林时苗木随起随栽,起运过程注意保湿,栽植前对苗木过长的根系进行修剪,植苗时做到苗干直立,根系舒展,深栽,深度为苗高的1/3~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业洲杜超群高玉雄王起富袁慧余义
申请(专利权)人:咸宁市林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