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875114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浮箍,包括用于连接套管的第一筒体和布置在第一筒体的内部第二筒体。第一筒体内部设置有第一流道。第二筒体上设置有通孔,用于连通第一流道的出口端。第二筒体内还设置有作用座。其中,作用座构造成能够接合作用件,以便通过作用件推动第二筒体相对于第一筒体向下移动,使得通孔和所述第一流道的出口端在轴向方向上错开,从而切断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通孔之间的连通。所述作用件可以为憋压球、空心胶塞和固井插入头等,以便通过憋压或机械下压的方式来切断第一流道和通孔之间的连通,从而提高了浮箍的通用性,避免受到固井工艺的限制。而且也无需在原有的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增加特定步骤或使用特定工具,从而提高了浮箍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固井,具体涉及一种浮箍


技术介绍

1、对于存在盐层蠕变较快的地层,套管快速下到设计位置是保证井筒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果在下套管期间不及时灌浆,可能会因压差过大造成单流阀失效或套管挤压变形。因此,在下套管期间快速进行灌浆显得尤为重要。但人工灌浆或顶驱灌浆均需要较多的时间进行操作,甚至在操作时可能会导致灌浆接头掉落至井内,或者,可能会因关闭阀门不及时而导致钻井液外溢至钻台,增加井口人员滑倒的安全风险。目前,用于固井的浮箍的种类较多,而这些浮箍的通用性较差,在使用时容易受到固井工艺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浮箍,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适用性,不受固井工艺的限制。

2、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浮箍,包括,

3、第一筒体,用于连接套管,所述第一筒体内部设置有第一流道;和

4、第二筒体,布置在所述第一筒体的内部,所述第二筒体上设置有通孔,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出口端,所述第二筒体内还设置有作用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箍,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10)和所述第二筒体(20)之间设置有剪切销钉(24),所述第二筒体(20)能够在所述剪切销钉(24)被剪断后相对于所述第一筒体(10)向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10)上设置有安装部(13),所述安装部(1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筒体(20)的安装孔(131),所述安装孔(131)的孔壁上设置有止退槽(132),所述止退槽(132)构造成能够在所述第二筒体(20)相对于所述第一筒体(10)向下移动后与所述第二筒体(20)上设置的止退件(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箍,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10)和所述第二筒体(20)之间设置有剪切销钉(24),所述第二筒体(20)能够在所述剪切销钉(24)被剪断后相对于所述第一筒体(10)向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10)上设置有安装部(13),所述安装部(1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筒体(20)的安装孔(131),所述安装孔(131)的孔壁上设置有止退槽(132),所述止退槽(132)构造成能够在所述第二筒体(20)相对于所述第一筒体(10)向下移动后与所述第二筒体(20)上设置的止退件(23)卡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箍,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131)的下端设置有回压凡尔(14),所述回压凡尔(14)构造成能够使固井作业时水泥浆只能由所述套管经过所述第二筒体(20)内的第二流道(202)流入所述套管和井壁之间的环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箍,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飞郭连超徐明会陈光磊马锦明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