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岩土力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截面预制管桩。
技术介绍
1、目前,城市建设高速发展,桩基支护应用也日益广泛。预制桩因其施工方便,强度较高,应用日益广泛。基坑工程中,地层多为上土下岩,因此目前常采用变截面管桩方式,上部土层侧向应力较大,采用直径较大的管桩,而下部岩层侧向应力较小,采用直径较小的管桩。现有管桩的施工为静压法或锤击法,两种施工方法会对土体造成较大扰动,土体受到挤压作用内部应力增大,桩周土体强度低,土体产生裂缝,严重时甚至引发工程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变截面管桩周土体强度低的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种变截面预制管桩,其方案如下:
2、一种变截面预制管桩,包括第一预制桩和第二预制桩,第二预制桩位于第一预制桩内,其中,第一预制桩的侧壁开设注浆孔。
3、进一步的,所述注浆孔的孔径由第一预制桩的内壁向外壁逐渐扩大,注浆孔的外壁孔径d和内壁孔径d的关系为d≥2d。
4、进一步的,所述注浆孔沿侧壁纵向分多排,位于同一环状位置上均匀分布,且每排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截面预制管桩,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预制桩(1)和第二预制桩(2),第二预制桩(2)位于第一预制桩(1)内,其中,第一预制桩(1)的侧壁开设注浆孔(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预制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孔(11)的孔径由第一预制桩(1)的内壁向外壁逐渐扩大,注浆孔(11)的外壁孔径D和内壁孔径d的关系为D≥2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预制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孔(11)沿侧壁纵向分多排,位于同一环状位置上均匀分布,且每排不少于4个,相邻排的注浆孔(11)交错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截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截面预制管桩,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预制桩(1)和第二预制桩(2),第二预制桩(2)位于第一预制桩(1)内,其中,第一预制桩(1)的侧壁开设注浆孔(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预制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孔(11)的孔径由第一预制桩(1)的内壁向外壁逐渐扩大,注浆孔(11)的外壁孔径d和内壁孔径d的关系为d≥2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预制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孔(11)沿侧壁纵向分多排,位于同一环状位置上均匀分布,且每排不少于4个,相邻排的注浆孔(11)交错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截面预制管桩,其特征在于,相邻层的注浆孔(11)的纵向间距l<vt,其中,v是浆液在不同土质中的扩散速度,t是注浆体的初凝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预制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桩(1)设置为空心管桩,空心管桩的顶部设置为锥形头,所述锥形头的锥角为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野,韩正伟,刘静,田海光,赵文强,赵通,杨公利,任妍萌,王建亮,梁佳琪,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地铁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