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净化调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87325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雨水净化调蓄系统,涉及雨水处理技术领域。井体被划分为第一筒部和第二筒部,第二筒部围设的蓄渗空间内设置有吸附单元,与井体外部连通,第一筒部的开口上设有截污挂篮,过滤单元设置在第一筒部内;过滤单元的过滤部包覆出流管,并与安装板贴合,出流管开设连通孔,罩壳罩设过滤部,罩壳底端与安装板和罩壳内侧壁与过滤部的外侧壁之间均具有间隙,单向排气阀设置在出流管顶端,上部罩设排气阀帽;过滤单元出流管内部设置有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承托部固定于出流管内侧壁,承托第二浮体,第一浮体能封堵出流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纵深井筒式构造,占地面积小;过滤单元利用虹吸效应实现无动力反冲洗,减缓了过滤部堵塞,延长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雨水处理,尤其是涉及一种雨水净化调蓄系统


技术介绍

1、雨水径流直接排放不仅会造成水体环境的污染,也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通过对雨水进行回收再利用,可实现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对于绿地、河流和湖泊等区域来说,雨水的就地净化、消纳和利用较为简单,但是城市地表硬化程度高,绿地空间有限,易产生大量雨水径流,雨水净化调蓄系统是不可或缺的设施。

3、公告号为cn11135929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耗能少的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净化系统,其包括集水装置、净水装置和储水装置,竖直的过滤筒的高度小于集水装置,且大于储水装置,过滤筒内架设有浮渣收集网,过滤筒底端设有排泥管,所述进水管沿过滤筒的切线方向设置,浮渣收集网位于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但是,集水装置、净水装置和储水装置横向排列,占地面积较大,不适用于土地资源紧张的高密度城区。同时,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在过滤筒内形成旋流的方式,实现固体杂质的沉降。然而,雨水收集系统使用的过程中,浮渣收集网收集浮渣后会留存其中,随着浮渣的增多,浮渣收集网的透水性降低,影响净水装置内的旋流的转速,甚至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水净化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净化调蓄系统包括井体、安装板、截污挂篮和过滤单元,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井体的内侧壁连接,以将所述井体划分为沿重力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筒部和第二筒部,所述第二筒部围设出蓄渗空间,所述蓄渗空间内设置有吸附单元,所述蓄渗空间与所述井体的外部连通,所述第一筒部具有开口,所述截污挂篮设置于所述开口,所述过滤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筒部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净化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流管的内部被划分为沿重力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二腔与所述蓄渗空间连通,在所述重力方向上所述第二腔的直径渐缩,所述第一浮体能够封堵所述第二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净化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净化调蓄系统包括井体、安装板、截污挂篮和过滤单元,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井体的内侧壁连接,以将所述井体划分为沿重力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筒部和第二筒部,所述第二筒部围设出蓄渗空间,所述蓄渗空间内设置有吸附单元,所述蓄渗空间与所述井体的外部连通,所述第一筒部具有开口,所述截污挂篮设置于所述开口,所述过滤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筒部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净化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流管的内部被划分为沿重力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二腔与所述蓄渗空间连通,在所述重力方向上所述第二腔的直径渐缩,所述第一浮体能够封堵所述第二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净化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体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沿所述重力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浮体的部分位于所述限位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净化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体包括封堵部、支撑部和限位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封堵部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部连接,所述限位部开设有所述限位孔,所述封堵部能够封堵所述第二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水净化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浮体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重华梁曼曼江东桂齐云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