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济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菌藻共生全程自养生物除磷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87001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菌藻共生全程自养生物除磷装置和方法;其可降低运营成本、降低系统能耗,避免二次污染,进一步提高除磷效果;包括光合反应器主体、菌藻生物膜填料组件、曝气机构、LED光源、清壁机构和进水泵,光合反应器主体为透光圆柱体状,菌藻生物膜填料组件内置于光合反应器主体内部,菌藻生物膜填料组件用于菌藻挂膜,LED光源周向均布于光合反应器主体外部,LED光源提供光照,促进藻类光合作用产氧和同化除磷,清壁机构用于光合反应器主体内壁的清洁,光合反应器主体的中部一侧设有排放管,排放管处安装有第一开关阀;光合反应器主体底部一侧设有排污管,排污管上安装有第二开关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的,特别是涉及一种菌藻共生全程自养生物除磷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石油、化工、食品和制药等工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工业废水及城市生活污水中的氨氮和磷含量上升。氮、磷元素在水体中含量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甚至危害人类健康。因此,污水高效脱氮除磷问题应得到重视。

2、全程自养工艺在高氨氮废水处理技术中具有较大优势,相较于传统生物脱氮需要一定量的碳源来支持生物反硝化的彻底进行以及好氧段过量摄取磷,全程自养工艺利用氨氧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的协同作用实现高效生物脱氮,可以节省约60%的曝气量和100%的碳源,同时大限度的减少基建投资,成为污水脱氮领域备受青睐的工艺。然而,全程自养工艺运行无需碳源使得聚磷菌在反应系统内无法得到富集,其功能微生物增殖缓慢导致污泥产量低,磷无法随系统排泥被去除,所以全程自养工艺并不具备良好的除磷性能。

3、为达到高效脱氮除磷的目的,可以考虑在全程自养系统中外加碳源或除磷药剂或耦合其他除磷工艺。外加碳源往往会增加运行成本,并对厌氧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菌藻共生全程自养生物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合反应器主体(1)、菌藻生物膜填料组件、曝气机构、LED光源(2)、清壁机构和进水泵(3),所述光合反应器主体(1)为透光圆柱体状,所述菌藻生物膜填料组件内置于光合反应器主体(1)内部,所述菌藻生物膜填料组件用于菌藻挂膜,所述LED光源(2)周向均布于光合反应器主体(1)外部,所述LED光源(2)提供光照,促进藻类光合作用产氧和同化除磷,所述清壁机构用于光合反应器主体(1)内壁的清洁,所述光合反应器主体(1)的中部一侧设有排放管(4),所述排放管(4)处安装有第一开关阀(5);所述进水泵(3)的输出端伸入至光合反应器主体(1)内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藻共生全程自养生物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合反应器主体(1)、菌藻生物膜填料组件、曝气机构、led光源(2)、清壁机构和进水泵(3),所述光合反应器主体(1)为透光圆柱体状,所述菌藻生物膜填料组件内置于光合反应器主体(1)内部,所述菌藻生物膜填料组件用于菌藻挂膜,所述led光源(2)周向均布于光合反应器主体(1)外部,所述led光源(2)提供光照,促进藻类光合作用产氧和同化除磷,所述清壁机构用于光合反应器主体(1)内壁的清洁,所述光合反应器主体(1)的中部一侧设有排放管(4),所述排放管(4)处安装有第一开关阀(5);所述进水泵(3)的输出端伸入至光合反应器主体(1)内底部;所述光合反应器主体(1)底部一侧设有排污管(17),所述排污管(17)上安装有第二开关阀(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藻共生全程自养生物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壁机构包括两电磁铁(6)、上下滑动安装于光合反应器主体(1)内的永磁芯(7)、转动安装于永磁芯(7)上的叶轮(8)以及周向均布于叶轮(8)上的毛刷(9);两电磁铁(6)分别安装于光合反应器主体(1)的上部和下部,其中光合反应器主体(1)底部的一组电磁铁(6)与永磁芯(7)底部的磁极相同,光合反应器主体(1)顶部的一组电磁铁(6)与永磁芯(7)顶部的磁极相反,所述永磁芯(7)的外径与光合反应器主体(1)内径契合,所述永磁芯(7)中部设有贯穿口(10)。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娟魏东翟方帅谢俊鑫申震刘思琪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