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生态浮毯的河道水生态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85714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生态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生态浮毯的河道水生态修复方法,利用生态浮毯‑鱼类‑微生物构建生态修复系统改善河道水体,其中,生态浮毯包括植物、载体、尼龙网、种植基质和无机填料;所选植物经过接种污染物降解菌和耐受性实验驯化;生态浮毯下部通过尼龙网悬挂无机填料;尼龙网经过预挂膜处理,使其表面形成一层黄棕色的生物膜;种植基质为壳聚糖‑海藻酸钾涂层密胺聚氨酯复合泡沫、生物炭、废铁屑、明矾污泥陶粒中多种的组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植物耐受性强,高效吸附降解污染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种植基质相互促进、高效吸附污染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构建的生态浮毯‑鱼类‑微生物构成生态种养技术,可促进受纳河道形成水体健康的食物链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生态修复,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生态浮毯的河道水生态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1、工业园区废水排放具有行业特征差异、水质水量波动大、cod浓度高、成分复杂等特点。以造纸、食品加工、石化、印染为主的工业废水中常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物,依据国内现行的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处理后的出水是经过工程化手段、添加化学药剂等方法处理后的“工程的水”,其中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同时会富集在水生生物体内,对其造成毒害。工业园区废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尾水通常采用直接排放的方式来进行处理,这类尾水虽然符合排放标准,但对于地表水环境仍属于污染源,排入自然水体不利于地表水环境质量。

2、这类尾水中含有苯酚和其衍生物、微塑料、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等新兴污染物。其中,苯酚和其衍生物属于芳香化合物,是一种原生质毒物,对生物体具有毒害作用,而且很难被降解,是工业废水中常见的污染物。日常塑料长期暴露在风化、阳光和磨损下,分解成更小的碎片,小于5毫米的塑料被归类为微塑料,微塑料随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未经去除的微塑料随污水厂尾水排放至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生态浮毯的河道水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生态浮毯-鱼类-微生物构建生态修复系统改善河道水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态浮毯的河道水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毯中植物的种植密度为1 kg幼苗/m2,鸢尾花、风车草、空心菜、芦苇、大薸的种植比例为(1.4-1.6): (1.1-1.3): (0.9-1.1): (1.4-1.6): (0.9-1.0);鱼类中鲴鱼、鲢鱼和鳙鱼的数量比为1:1:1,投放鱼类重量为0.3~0.5 kg/尾、投放密度为9尾/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态浮毯的河道水生态修复方法,其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生态浮毯的河道水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生态浮毯-鱼类-微生物构建生态修复系统改善河道水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态浮毯的河道水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毯中植物的种植密度为1 kg幼苗/m2,鸢尾花、风车草、空心菜、芦苇、大薸的种植比例为(1.4-1.6): (1.1-1.3): (0.9-1.1): (1.4-1.6): (0.9-1.0);鱼类中鲴鱼、鲢鱼和鳙鱼的数量比为1:1:1,投放鱼类重量为0.3~0.5 kg/尾、投放密度为9尾/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态浮毯的河道水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无机填料中沸石和海绵铁的质量比为(0.8-1.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态浮毯的河道水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植物驯化实验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态浮毯的河道水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尼龙网预挂膜处理过程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态浮毯的河道水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海藻酸钾涂层密胺聚氨酯复合泡沫的制备步骤为:将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强陈国斌杜美刘先平张进军杨长明余世祥张翔林圻壅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